佛山顺德文物调查情况出炉 百年“发冷丸”显真容
想知道顺德的文物“家底”有多少吗?一份全国“可移动文物”调查数据能够告诉你。
记者了解到,2014年开始,顺德启动了“可移动文物”调查,旨在寻找全区国有文物收藏单位及机关、部门内具有艺术、科学价值的珍贵文物。经过了三年半的调查工作,顺德区“国有”的文物保存情况“出炉”,一份数据显示,顺德目前共有“可移动文物”超过6000件,整体保藏状况良好。
经过专业人员的“钩沉”,一些极具价值的文物和背后的故事被“打捞”而出。
普查:“打捞”出六千件珍贵文物
一次历经三年多的“家底”摸查,顺德超过了两千件的珍贵文物被“打捞”而出,这得益于2014年,顺德启动了长达数年的“可移动文物”调查。
顺德区博物馆文物保管部的负责人解释,所谓的“可移动文物”,是相对于祠堂、古建筑这类“不可移动文物”产生的概念。“调查的范围很广泛,只要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具有价值的文物,都要做好普查记录。”该负责人强调,今次普查范围在于“国有”区域,包括国有文物藏馆、国有企事业单位中。
数据显示,经过三年半的“可移动文物”调查后,顺德区共上报国有可移动文物6404件(套),基本集中收藏于区博物馆、区图书馆、区档案馆、清晖园博物馆和西海抗日烈士陵园这几家单位。其中,收藏文物数量最多的为顺德区博物馆,共上报5千多件(套),包括了珍贵文物2080件(套)。
“从普查结果来看,顺德区的国有可移动文物保存状况较好。”该负责人表示,文物普查的对象包括了1949年及以前具有价值的老物件、1949年后海关限制出境的已故著名书画家作品等。
未来:利用文物资源与市民共享普查结果
该负责人表示,在普查过程中,也遇到了源自不同方面的困难,尤其是在文物采集时的专业技术难题。“不少文物在取样、采集时,都遇到了很多难题。”为了采集一些封存已久的文物,普查人员都使出“浑身解数”,在不破坏原来保存环境和文物的情况下,安全地将之取出并取样。
该负责人表示,搜集而出的珍贵文物将纳入文化遗产保护法律体系中,而一些急需保护的文物也将会有专业人员来进行“抢救”,以让文物更好地保存下去。
另外,摸底之后,也要充分利用这些珍贵文物资源来扩展文化建设。顺德区博物馆表示,将通过举办专题展览、出版图书等多种方式,与民众共享普查成果。如目前已举办的专题展览《鉴宝赏珍——顺德区博物馆馆藏文物精品展》《三月风华——顺德区博物馆馆藏女性题材书画展》等。
顺德区博物馆负责人介绍,《顺德区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汇编》也将于近期出版。该书按藏品类别划分不同篇章,综述各类别藏品的特色,具体直观地呈现出顺德区文物的收藏状况。
最威水:梁培基发冷丸“广告歌”传遍大街小巷
“哎呀,阿苏老豆,着咗棉衲还打震,快买樽梁培基发冷丸食吓啦,傻瓜!”提及梁培基发冷丸,这首100多年前的“广告歌”可谓传遍珠三角的大街小巷,而对于当时的老广们,更是熟悉不过。

据悉,梁培基祖籍顺德,但发家于广州。根据历史记载,其是广州近代医药史上重要人物。1875年,他出生于广州一个装船工之家,随后的人生中,梁培基做过茶童、伙房师傅、入读医校学医,兜兜转转后成为了医药领域的商人。
经过了此次的“可移动文物”调查,保存了近一个世纪的梁培基发冷丸显“真容”。记者了解到,此次发掘出的发冷丸保存良好,尽管距离生产时间已近一个世纪,但是实物基本保存了发冷丸原样。
而一个保存至圆柱形容器内,由木制塞口封闭的“岭南名药”,在当时可以说是一种“救命药”。
区博物馆负责人向记者介绍,祖籍为顺德人的梁培基,其所在的年代,正值当时一度流行,当地人闻之色变,而广东民间称疟疾为“发冷”。思维活跃的梁培基,以自身积累的医药研制经验,以及广东人特有的商业视野和机敏,创制出一种专门用以治疗疟疾药物,命名为“梁培基发冷丸”并投放市场。
该负责人表示,这一原物非常具有文物考究价值。发冷丸开始于上世纪初,而“梁培基发冷丸”后来停产,因此收藏价值也较高。
最八卦:伍宪子书信 “报业大亨”别样人生
在文物普查工作中,普查人员接触到了数百封伍宪子书信。历史上的伍宪子是杏坛古朗人,生于19世纪末,其历任《香港商报》《南洋总汇报》等的主笔,在当时被称为“报业大亨”。

在古玩市场上,伍宪子的书信都非常有收藏价值。根据区博物馆负责人介绍,此次发现他的书信涵盖范围很广,既有公务信函,也有其随手写的诗句。较有意思的是,在书信中还发现其与红颜知己梁丽华的情书等。
生活中的公事、私事,可以在伍宪子的书信中可作一窥,相对于外界对这位“报业大亨”的认识,普查人员看到的是不一样的伍宪子。
最历史:保险凭单 海运贸易促使保险业兴旺
“燕梳”二字,其实是英文单词“insurance”(保险)的粤语音译,普查中发现了这一文物。

“乌思伦燕梳公司”是当时由洋行代理的一家英商保险公司。清末以后一段期间,随着顺德丝业的兴旺,海运贸易越来越频繁。在运输过程中,船舶常常会遇到风浪、海盗,甚至战争的威胁,商人们迫切地需要降低风险,于是保险业也因对外商贸的发展而兴盛一时。
文/图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黄子宁 通讯员张凤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