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侨乡传真

刺桐港续“海丝”情缘 泉州拓“一带一路”新商机

2017年05月04日 11:13   来源:中国侨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泉州靠海而居、以港而兴,被称作中世纪“东方第一大港”/大公网记者蒋煌基摄
    泉州靠海而居、以港而兴,被称作中世纪“东方第一大港”/大公网记者蒋煌基摄

  中国侨网5月4日电 据香港大公网报道,2000多年前,海上丝绸之路成就了世界性贸易网络,推动沿线各国的快速发展,形成一股持续吹向全球的东方文明之风,也由此造就了不少繁华一时的海港城市。近日,大公网记者走访了泉州、广州、琼海、北海等地,以这些古港为基点,感受昨日之辉煌与今日之雄心。我们不难发现,古港口与新枢纽、老记忆与新变迁,变的可能是时间浩荡长风中的繁华胜景,不变的却是中国在经略海洋中和谐共荣的主题和多元共生的意愿。

  【海丝古港之泉州】

  “(泉州)子城环植刺桐,故曰刺桐城”,许世吟娥本是一位生活在福建泉州巷陌里的普通女子,一块墓碑石的意外现世让她一夜之间成为异国皇族。2002年,她回故国斯里兰卡寻根时,所到之处无不被恭敬地称为“公主”。对故国有着“天然牵挂”的许世吟娥,不仅要接待从世界各地回泉州寻根谒祖的“世”姓后裔,还穿梭于两国成为民间经贸、文化交流的使者,再续古丝路情缘。而阿拉伯后裔丁宗寅亦循着先祖来时的脚步从事国际贸易。

“锡兰公主”许世吟娥/大公网记者蒋煌基摄 
“锡兰公主”许世吟娥/大公网记者蒋煌基摄

  “你看我的左耳廓上有一个小孔,这就是古锡兰皇室血统最顽强的家族痕迹。”在福建泉州涂门街香火旺盛的关帝庙小巷里,经营着一家古瓷小店的许世吟娥说道。

泉州出土的古基督教墓碑/大公网记者蒋煌基摄
泉州出土的古基督教墓碑/大公网记者蒋煌基摄

  1459年,锡兰国王派王子世利巴交剌惹随郑和的船队出使中国,朝见明朝皇帝。不料,就在王子即将从泉州登船回国时,故国遭遇政变,其表兄篡夺了王位。锡兰王子就此用名字的第一个“世”字为中国姓,在泉州隐姓埋名繁衍下来。到吟娥高祖母这代世家无男丁,便招了一位“许”姓男子入赘,于是泉州的这一支便有了“许世”姓。

许世吟娥(中)与到访泉州的斯里兰卡宾客/大公网记者蒋煌基摄
许世吟娥(中)与到访泉州的斯里兰卡宾客/大公网记者蒋煌基摄

  “在宋元时期,彼时的泉州相当于现在的美国纽约或中国香港。马可。波罗写泉州称‘运到这里的胡椒数量相当可观,如果有一艘运载胡椒的船到亚历山大港,就有一百艘船运到刺桐港’”,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原馆长王连茂介绍,七百多年前,一名叫雅各·德安科纳的意大利犹太商人亦写下厚厚的泉州见闻录,“在这里你可以听到一百种语言,外国人多得不得了。”

  宋元泉州城 市井十洲人

  与锡兰王子朝觐明皇帝不同,海上交通的繁荣给“涨海声中万国商”的宋元泉州带来的是“市井十洲人”的热闹景象。“阿拉伯人和波斯人是海上丝路东西方贸易的中介”。晋江陈埭镇阿拉伯后裔丁氏宗祠内的回族史馆馆长丁国荣介绍,“善于经商的丁氏阿拉伯先祖,踏着海上丝路来到中国。七百多年来,从一户发展到仅泉州晋江陈埭二万五千人,其他散居外地乃至海外的族人已超五万人。

 丁国荣(左)在介绍丁氏阿拉伯先祖的历史/大公网记者蒋煌基摄
丁国荣(左)在介绍丁氏阿拉伯先祖的历史/大公网记者蒋煌基摄

  据记载,宋元时泉州的穆斯林有数万之多,古泉州城内亦曾有七座清真寺。在唐武德年间,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四位高徒来到中土大唐,其中两位门徒卒后葬于城区东部的灵山,其陵寝被尊称为圣墓,成为一千三百多年中阿往来与友谊的历史见证。

【责任编辑:韩辉】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