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侨乡传真

万宁市建设人工湿地 让侨乡水更清生活更美好

2017年06月05日 10:57   来源:海南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万宁市长丰镇文通村采用人工湿地和自然氧化塘的生态治理技术,投资80万元建设3.5亩湿地,以低投资、低运行费用、低管理技术要求的生态化方式,处理该村的生活污水。 本报记者 张杰 摄
    万宁市长丰镇文通村采用人工湿地和自然氧化塘的生态治理技术,投资80万元建设3.5亩湿地,以低投资、低运行费用、低管理技术要求的生态化方式,处理该村的生活污水。 本报记者 张杰 摄

  处理好农村生活污水

  海南日报万城6月4日电 (记者洪宝光 通讯员卓琳植)5月30日,记者在万宁市采访时,在墟镇边上、乡村田野,看到成片开放的彩虹鸟,它们色彩鲜艳,姿态优美,宛如一只只小鸟在风中飞舞,令人赏心悦目。

  乍一看,像个大花圃。可走近一瞧,才知道这是一个专门用来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人工湿地。

  这,就是万宁市东澳镇镇墟人工湿地处理污水工程。这个湿地占地7亩,日处理生活污水能力1600吨,总投资160多万元。生活污水流经人工建造的湿地上,污水与污泥在沿一定方向流动的过程中,湿地内利用土壤、人工介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对污水进行处理,达到排放标准。

  万宁市东澳镇龙山村村民卓东雄说:“这可是真正的惠民工程。过去,村里的生活污水排入东澳沟渠后直排入海,污染了周边环境,沟渠恶臭不堪,那些水连牛都不敢喝。没想到这个工程竟然会发挥出大作用,硬是处理好了生活污水,不可思议。”

  万宁市生态环境保护局局长蔡吉林说:“人工湿地处理费用低,仅为污水处理厂处理费用的1/5。相比之下,人工湿地占地少、建设周期短,无论是建设成本、管理成本及运行成本都要大大低于污水处理厂,而且处理效果好,其大量种植的花卉还可以生产鲜切花,产生经济效益。”

万宁东山岭景色秀丽,岭上有多处古迹和庙宇,为省重点保护文物。 本报记者 张杰 摄
万宁东山岭景色秀丽,岭上有多处古迹和庙宇,为省重点保护文物。 本报记者 张杰 摄

  随着海南省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乡村游的发展,农村的环境卫生问题越来越突出。一些村庄自然风景很好,但垃圾遍地、污水横流,严重制约了农村生活质量和进一步发展。

  万宁通过探索实施镇(墟)人工湿地工程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原本乌黒发臭的污水经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处理,变得清澈洁净了。污水流经人工湿地后变成了清流,人工湿地扮演着海南乡村的“生态污水处理厂”的角色。

  建起人工湿地就是好

  花田交错,白鹭起舞,色彩鲜艳、花姿优雅的彩虹鸟,成片地盛放在湿地里,摇曳在万宁的墟镇边、乡村里,这里貌似花园却非花园,这是记者近日在边肚村人工湿地见到的景象。

  “想都不敢想,建起人工湿地后,发生了大变样,村庄变美了,我们也吃上了旅游饭。”边肚村支书黄业平说,文通村的改变是从治理污水开始的。看着是污水治理工作,实际上是转变村民思想。村民做梦都想不到,污水处理好后,有公司还到村里建起了民宿,办起了农家乐,不少村民都吃上了旅游饭。

  一些大型的人工湿地,还成为村民休闲、散步、聚会的好去处。60岁的东澳村村民李阿婆斜躺在椰树下的吊床上,一边养神,一边摇头晃脑跟着收音机里的琼剧轻哼着。离她不远的人工湿地上,盛开着色彩鲜艳的彩虹鸟。

  在李阿婆看来,人工湿地真是好,原本发臭发黑的洗澡水、洗衣服的水、粪便等生活污水,流经人工湿地后,竟然变成了清流,没有任何臭味。“家里洗脸、洗澡、洗衣服等的生活污水,都通过人工湿地的处理,流入了槟榔地。”

  近年来,万宁市在省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探索人工湿地治理农村污水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行走在万宁乡村,听到最多的是,农村地区自从建起人工湿地后,村庄变美了。

  未来覆盖全市各镇墟

  近年来,为让农民和城镇居民喝上放心水,万宁市把镇墟生活污水人工湿地处理工程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并以此促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走出了“财政投入,科研支持,以奖促治,长效管理”的路子。

  去年,万宁投入1254.6万元,新建南桥镇墟、礼纪贡举村、礼纪老蔡村、山根大石岭村、大茂大园村、北大下三村等6个村镇人工湿地生活污水处理工程项目,每年可有效处理生活污水约40万吨。

  一方面,万宁市整合支农、环保、新农村建设等方面投入,加大财政投入,推广建设农村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设施。另一方面,万宁市与科研院所密切合作,积极探索适合全市的农村人工湿地生活污水处理新工艺、新技术,结合处理效果,从一次性投入、运行成本、维护成本、管理难易等方面,对现有项目做出总体评价和科学规范,为这种技术大面积推广提供决策参考。

  全市按照较低标准征收农村污水处理费,用于农村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建设和管理、维护;按照建设项目的污水收集输送管网规模、人工湿地面积和污水处理能力等指标,给予一定的财政补助,鼓励企业、社会力量参与人工湿地的建设,进行市场化管理;此外,利用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种植观赏性植物、水生经济作物、药材,发展当地生态农业,实现了人工湿地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

  “全市目前已建设30个人工湿地,今后还要加快建设力度。”万宁市委副书记、市长周高明说,目前,各乡镇已经普遍建成人工湿地,形成了规模化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能力。谈到未来时,周高明表示,下一步,万宁市将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思路,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在“十三五”期间争取完成各个镇(墟)生活污水湿地处理工程建设,从而发挥良好的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有力推进万宁生态市建设进程。

【责任编辑:丁海平】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