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涉侨法规

侨批故事:慈父的严苛 成就了一代名宿(组图)

2017年04月14日 10:36   来源:福建侨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原题:慈父的严苛 成就一代名宿】

  “阿爸寄信回来啦!” “阿爸寄信回来啦!” 童孩时代的黄金陵接到南洋来信后边跑边喊。喜悦的叫喊声,在惠安偏僻的小渔村里飘荡……

  顾北怀南 “草根”侨批汇编成册

  那是1945年10月间,也就是历经14年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后,黄金陵全家在忍饥挨饿地熬过了极其艰难的峥嵘岁月之后,迫切地期待着远在南洋父亲的音信呀!前村后里、左邻右舍都有不少人接到从海外传来的报平安信,唯独他家迟迟没有接到。1945年10月11日,正当全家大小焦急万分之时,终于接到他父亲从新加坡寄回来的第一封侨信。

  信的开头便说“四年无法通信,甚念!甚念!”黄金陵才读到这里,双眼早已被泪珠遮住了视线,几度擦去泪水,方能继续往下读。那重复的两个“甚念”,似乎把久别的思念之情倾泻无余。从信中得知,这些年父亲为了谋生,驾驭帆船在茫茫大洋中与风浪搏斗,日子过得很辛苦,兵荒马乱音信隔绝。战后接到的第一封信,带给黄金陵家人以多大的慰籍呀!那是一家人朝思暮想的珍物。70多年过去了,这封信黄金陵至今裱褙保存着。

  黄金陵家族与新加坡结下不解之缘。其祖父大约于1906年间远渡重洋来到狮城打拼、创业,也许对客地有特殊感情,其祖父用和狮给黄金陵之父取了乳名。黄金陵父亲黄丕廷于1928年来到星洲,直到1958年因患恶疾在家辞世。他先后在星洲艰苦奋斗近30年。

  星洲与故乡,一南一北,自20世纪初其先祖们踏足狮城,近百年来亲人间鱼雁不断,南北情牵。黄金陵先生至今保留着一叠南来北往的书信原始件。他将这些书信汇编成《顾北怀南——先辈星洲通信选集》,这本书所辑史料是反映侨乡家族变迁的“草根”信物,凝聚了先辈们在南洋的奋斗与对故土的情思,成为中国、新加坡黄氏家族的传家宝。

  牵挂儿郎 开导“向上”用功

  这里精选出其父黄丕廷老先生,在民国34年至37年间,从新加坡寄往惠安亲人的5封批信,每封批信都透出 “立德树人、德教宜早”“严慈相济、爱而有教”“知行结合、身体力行”“言传身教、身教为贵”的儒家育人实践。

  民国三十四年十月十一日, 久别的父亲黄丕廷老先生第一封信写回来时,诉说自己在外生活的艰辛“余战争后三四年来,已放弃账房职业,无任何号头路”,“现在此处尚不能汇寄银项,此时只有先报平安耳!”并以歉疚的心理来表达自己的心情。“账房职业”,即高级书记,据黄金陵先生介绍,其父世代书香,家学渊源,文章称誉梓里。一生大半时间从事文字工作,写信记事常用复写存底,对文书材料保管有序。这种严谨认真的品质,潜移默化地留在了黄金陵先生的日后成长中,受惠无穷。

  民国三十七年元月二十日,黄丕廷写信回来,告诫金陵“年纪渐长,世事须要明了,农作亦应多少知道,帮忙几分,勿自以为中学生矜贵身份。以养忍辱负重之气魄,为他日尝苦尝甘之材器也。” “尔既升学,现在惟有专心向上,顺序进展。凡人农工商学,既入其门,当专心致志,不为外患所牵制,方有所得而至于成功也,儿今无所系累,家事有余肩承,现在只宜努力前进,以冀早日成就……”培养儿子良好的吃苦耐劳品格,期望儿郎“努力前进”“早日成就”。

  4年间,黄丕廷经济上有所改善,他便给黄金陵安排了学习经费、家庭及亲属使用经费等已达5090万元国币。如:“兹寄去国币二百万元,可即收为购买书藉及米粮等等正当之用……此帮余再寄家中国币五百万元……嘱抽交季祖叔一百万元,余即作家用也”等,以保证孩子安心完成学业。

  “金陵儿知悉:近日接尔由泉城4月10日复来回文,所禀已悉。尔读书无甚进步,文法字眼、笔划尚多错用。而在此青年时代不守俭朴,竟好浮华,乃敢请求购买夜光手表。此物尔有何用,将以炫耀富贵乎?抑或猎艳乎?年未大而先存奢侈心性。不知稼穑之困难,不知尔父之辛苦。余毕生海内外奔走,不惟衣冠未尝求美,并粗衣微粥,随便草草。尔今在童稚之年,丰衣足食,家庭无饥寒之虑,实宜努力以求学问,为来日任重道远之计。煅炼骨格,作忍辱负重之人材。须知每个人必克苦耐劳,方能振作有为……推而思之,学生之在学校亦然,一校学生贫富环境各异,切莫羡富贵人家,效纨裤子弟,一味追求浮躁,则何能用心于学业哉……

  惟人材之于事业,需要学问,而尤需要美德。美德者,范围虽广,而大要为礼、智、信、勤、俭、诚、毅、仁、勇诸条。寓有戒除奢华之意,摒绝怠傲之旨……兹寄去国币三百万元,以为校中之费……咱之大厝向南后门外,尔如回家可购买木材搭一木架,横直约一丈。架下之边栽冬瓜使瓜叶复盖架棚上,则当炎夏之时,在门内坐卧,有绿荫凉气而可遮掩下午后之炎日也。余若到家时在门内可以憩息,此希注意照办之也。

父丕廷泐

民国三十七年四月三十日

  当时,家庭经济刚刚有点好转,黄金陵便提出要购买夜光手表,遭到其父严厉批评,认为“在此青年时代不守俭朴,竟好浮华”,这是“炫耀富贵”“存奢侈心性”,于学业无益。其父希望黄金陵能成为“冀尔为跨灶之材, 以发扬光大”并指出“不知尔父之辛苦”黄老先生告诫金陵,自己在外谋生的处境十分艰苦,让他在生活上要节俭朴素。

  父子情,两地书。黄老先生语重心长,教育儿子。“故余今教尔辈,凡为学与作事,只宜尽责不可过度。凡处境只宜愉快与安遇,不当忧郁。此所谓乐天安命,顺自然而发展,日进一日,自可达到成功之目的也。在外身体切宜自爱,精神有限,努力万勿过用功,须有节制。十分精力可用七八分,只要不荒嬉、有恒心可矣。先哲云士子读书,当在‘向上处’用功,不当在‘胜人处’过努力也。盖‘向上处’用功,随能力而进步,身心安适,和平迈进,无损于精神,而有日水到渠成,风顺舟快,从蠢万里。‘胜人处’过努力,常如弱马争标,竭力而追,纵使占胜,已先妨碍。故君子注重以逸待劳也。愿儿有暇时多听古哲名言,有利于修身进德之道也。”慈父严师,黄老先生从做人的品行和道德精神层面引导儿子。

  不负教诲 两所大学校长

  黄金陵成就不凡

  家教是一种于亲情中培育规范、生养中予以教化的教育手段,它的内容是关乎人在这个社会“能做什么”和“应该如何做”的起始伦理,目的是使家庭中的成员能够“习与智长、化与心成”,成为于己、于人、于家、于国的楷模之人,最终推动民族和国家不断前进。

  正是由于黄丕廷老先生秉承传统文化家规家教思想,采用“立德树人、德教宜早”的教育方式方法来教育其子黄金陵,以致他在人生成长、成才的路上能发奋图强,上世纪50年代毕业于厦门大学,1960—1962年留学苏联,回国后在福州大学任教,在结构化学领域研究成绩卓著,研究成果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中科院自然科学一等奖等,被评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国家级专家,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成为著名的化学家、教育家,曾任中国科协委员、福建省科协主席、福州大学校长与集美大学首任校长,一代名宿当之无愧。

  侨批中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气、神,“立德树人”传统教育观在侨批中尤为普遍。如今,传统家规家教育人理念有式微之趋势,而黄丕廷老先生的传统儒家育人思想,即便是在当下,在传承优良家风家教,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仍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作者:邓达宏,原文刊载于《福建侨报》“侨批故事”栏目)

【责任编辑:刘郁菁】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