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界青年代表团访日 用艺术谱出友谊之歌(2)

访问“多角度”立体感受日本文化
据中日友协介绍,为了让中国艺术家代表在短短六天内尽可能多的领略日本文化习俗和风土人情,中日双方提前做了大量细致准备,不仅在参观项目上兼顾传统文化和现代艺术,而且在访问形式上也尽可能让艺术家们去亲身体验发问,甚至“衣食住行”的安排都考虑到了文化内涵。
第一站抵达东京。一下飞机,艺术家们就感受到了主办方的贴心——中日双方为每位团员精心准备了两本数十页的活动手册,其中不仅有团员资料、活动背景、活动日程、注意事项等内容,还有用中文印制的各个访问地点的图文资料,甚至详细到下榻酒店的地形图,以及标有音标的常用日文。
访问的首站是东京标志性建筑——东京塔。从这座建于1958年、总高度达到333米(超过法国埃菲尔铁塔)的高塔上,可以俯瞰东京美丽的城市景色,让中国的艺术家们首先领略到这座城市的建筑文化。
在东京,中国艺术家们还参观了日本皇室文化的代表——皇居二重桥、东京最古老的寺庙——浅草寺、由著名漫画家宫崎骏亲自设计并担任馆主的“三鹰之森吉卜力美术馆”。
“三鹰之森吉卜力美术馆”拥有宫崎骏数千幅插画原稿,宫崎骏将整个美术馆布置成一个“欢迎自由迷路,让你随心游览”的动漫乐园。代表团成员、今日美术馆馆长高鹏在参观后表示,尽管自己已是第三次走进这家美术馆,但每次依然都会为宫崎骏作品中流露出的“简简单单的幸福”所感动。“宫崎骏将日本信奉‘万物有神’的思想融入通俗易懂的动画电影中,日常的家具桌椅,碗筷,年糕瞬间充满了生命,小朋友在这样的环境中怎能不尊重和热爱身边的一切?”高鹏写下这样的感想。
今年是日本著名的“新干线”高速铁路通车运营50周年。主办方特意安排中国艺术家们乘坐新干线列车从东京前往日本传统文化中心——千年古都京都,沿途感受日本的高铁文化和窗外自然风光。
在京都,年轻的中国艺术家们与日本传统文化发生了碰撞思考。正襟危坐,欣赏起源于中华文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日本舞台艺术“能乐”;三转茶碗,学习作为日本文化代表的“茶道”;换上和服,体验深受日本民众喜爱的日式温泉;跪坐榻上,品尝强调“色、香、味、器”和谐统一的“和食”——这些文化项目让中国客人“像普通日本人一样”享受日本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从中体会到中日文化的一脉相承,以及日本文化的独特之处。
“日本的艺术形式有很强的仪式感,宗教感,让人产生敬畏之心。”来自中国美协的艺术家康蕾感言说,坚守是一种态度,也许无需过多改革传统文化,让纯正的传统文化继承发展,代代相传,才是最好的保护。
短短六天内,“中国艺术界青年代表团”连续赶赴东京、京都、大阪三地,参观、访问、体验了15个文化项目。离日前一天,艺术家们更是马不停蹄地参观了京都四大历史文化名胜——曾是江户幕府权力象征的“二条城”宫殿群、被列为日本国宝建筑之一的“清水寺”、供奉千尊千手观音的佛教古迹“三十三间堂和”日本传统神道教神社代表“伏见稻荷大社”。
感慨于这些有着极高艺术价值的珍贵古迹能完好保留至今,来自中国的青年艺术家们也感念起他们的一位前辈——二战时,由于中国建筑大师梁思成的提议和标注,盟军才在轰炸中避开了古都京都和奈良的文物建筑。为此,日本《朝日新闻》曾刊发题为《古都的恩人是中国学者》的文章,盛赞梁思成的义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