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中华文化

中国艺术界青年代表团访日 用艺术谱出友谊之歌(3)

2014年11月03日 09:52   来源:人民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听取介绍日本能剧艺术讲座
听取介绍日本能剧艺术讲座

  青年“多对话”引发艺术共鸣

  除了充满艺术内涵和民族特点的参观体验,中日友协和日中友好会馆还为“中国艺术界青年代表团”安排了几场特别的文化对话。

  在东京,主办方邀请代表团集体观看了由日本知名演出团体四季剧团表演的日语版百老汇音乐剧《妈妈咪呀!》。该剧已在全球400多个城市上演,观众超过5400万人次。中国也已引进该剧,并在音乐爱好者中引发强烈反响。

  “我来自北京人艺,我们的演员曾经在这里的舞台上为日本观众表演过《雷雨》和《哈姆雷特》。”演出结束后,三位主要日本演员走下舞台和中国艺术家们交流,来自北京人艺的制作人刘洋一开口就给了他们一个惊喜。

  “在这部音乐剧中,一个主角有三个候选演员,竞争激烈。而且每场表演都会有演员监督在观众席观察演员状态,如果发现状态不好,就会在下一场调整演员。所以,为了获得主角角色,我们除了参加集体排练外,个人有时会自己练到晚上12点,让自己保持最佳的表演状态。”面对同行,日本演员毫无保留地交流起四季剧团保持高水准节目质量的“秘诀”。

  能乐是日本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艺术,与歌舞伎一同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在有60多年历史的东京观世九臯会矢来能乐堂,为了欢迎中国艺术家们的到来,艺术大师观世喜正用日本最为古老的歌舞剧艺术——能乐表演了一段以中国历史故事为题材的《杨贵妃》。

  表演结束后,中央电视台著名少儿节目主持人“月亮姐姐”王?B等几位中国艺术家应邀上台,在观世喜正大师的指导下戴上能乐面具,穿上鲜艳的能乐服,亲身感受能乐艺术的与众不同。

  来自北方昆曲剧院的表演艺术家周好璐敏锐的发现能乐与昆曲的相似点——均以一把折扇为重要道具,于是请观世喜正大师讲解折扇的妙用。原来在能乐中,演员手中的折扇不仅能演绎成刀、盾、茶盘等物品,还能随着手势表现剧中人物的喜怒,以弥补木无表情的面具所带来的情绪缺憾。

  北京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春妮关心的是以能乐为代表的日本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问题。

  观世喜正大师介绍说,日本能乐基本以家族、师徒传承为主,例如这间由其祖辈建造的矢来能乐堂,主要靠售票及会员收入来维持运转。政府有国立能乐堂,但是人数很少,经常会请民间能乐大师去参与演出。一部分大学也有能乐专业,但是毕业后还需要再从师才能走上舞台。

  观世喜正大师特别提到,能乐中的多个曲目均取材于中国历史文化故事,如《昭君》、《钟馗》、《三笑》、《咸阳宫》等,这反映出日本对中华文化的喜爱。

  京都市立艺术大学是西日本最有代表性的美术大学和音乐大学。在这里,60多位中国艺术家交叉分成5组,与日本大学生一起接受了两节艺术“授课”。

  在课堂上,中国的音乐家观摩了日本老师教授学生如何使用版画机进行艺术创作;画家们看到创意设计专业的学生如何用纸板剪贴成一栋栋住宅模型,然后老师用微缩纸人做参照,测量是否符合现实比例;电视主持人欣赏到学生们如何用一幅幅美术作品来描述一场音乐会的场景。

  “日本动漫产业十分发达,与艺术教育有怎样的关系?”“浮世绘艺术对日本现代艺术有何影响?”“创意设计如何实现艺术性和实用性的统一?”在翻译的配合下,中国来的“学生”频频发问,京都市立艺术大学的教师也一一作答,在交流中获得艺术共鸣。

  “没想到在日本还能重新做一回‘大学生’。”曾在国内最优秀美术学院学习和深造过的新锐油画家张美萍感慨说,这次别开生面的授课让他们有机会感受日本的艺术教育,并从这些大学生身上看到日本艺术的未来。

【责任编辑:刘郁菁】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中华文化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