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是“伪科学”?多名专家为针灸正名

中新社北京1月11日电 (周乾宪)因维基百科在针灸英文页面上称针灸属于“伪科学”,针灸现状基金会(The Acupuncture Now Foundation)于近日发起请愿书,要求维基为此更正,目前请愿书网页有超过2600人签名。
该基金会成立于2014年,由来自世界各地的志愿者组成。旨在收集和传播关于针灸实践的公正、权威信息,充分发挥针灸潜力。
此次事件引发了社会对针灸等中医药的讨论。请愿书发起人梅尔·科普曼是一名针灸医生,在英国莱斯特经营一家诊所。她希望以医学和科学共识唤起人们对针灸正名的关注。
2016《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显示,目前,中医药已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103个世界卫生组织会员国认可使用针灸,其中29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法律法规,18个国家和地区将针灸纳入医疗保险体系。
但是,国内外对于中医的争议从未中断,“伪科学”、“没有循证医学证据”等观点不断出现在大众视野。
“要驳斥针灸是‘伪科学’这一论断,就得用科学研究来说话,拿出证据。”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主席、中国针灸学会会长刘保延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
由刘保延牵头开展的一项中医针灸临床研究表明,针灸在治疗慢性严重功能性便秘方面具有明显优势。2016年9月,该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权威医学期刊《内科学年鉴》上,针灸技术正逐步得到国际认可。
“不仅如此,针灸逐渐被西方主流医学体系所接受”。据刘保延介绍,全世界针灸从业人员达30多万。针灸的中外传承基地目前共有6家,涵盖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美国1500个临床指南中,30多个指南已有针灸推荐。
“国医大师”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学敏也认为“伪科学”的说法毫无根据。石学敏是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学科学术带头人,从事针灸学和老年医学的临床、科研以及教学工作愈50年,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过上百篇相关论文。
他告诉记者,“针灸的临床效果已经得到充分验证。针灸疗法在治疗颈椎病等慢性病以及脑血管疾病等多发病上有独到之处,不仅可取得明显疗效,且副作用小。”
“‘伪科学’的说法并不符合逻辑。”英国中医药商会会长任广峰说,中医和西医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系统,中医把人看作一个整体,促进人体内部的自愈系统处于最佳状态。对于中医药的功效,无法精确量化、解释,所以不能用西医的实验标准来衡量中医。
其实,早在2010年,“中医针灸”就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16年,国务院印发的《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提到,今后5年,中国将多引擎驱动助力“中医药强国”建设,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以中医宝库和中国智慧造福更多民众。
石学敏认为,中医药要得到全世界的广泛认可还有很长一段路,应遵循国际基础医学研究的通行规则,力争做得更为规范、标准化。
刘保延则建议,国家在制定政策、资金投入等方面应给予针灸更多支持与倾斜,让针灸技术带头“走出去”。
目前,国务院侨办正在实施“中医关怀计划”,通过组织中医海外义诊、开展海外中医师培训等,充分发挥海外侨胞作用,提升海外中医行业的水平和形象。任广峰希望该计划能覆盖到更多国家和地区,扩大中医药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