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中华文化

高密三绝“非遗”传承人促中国手艺走向国际(图)

2017年02月04日 11:2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新网高密2月2日电 题:高密三绝“非遗”传承人:异域寻“灵感”致力中国传统“手艺”走向国际

  作者 沙见龙 李欣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密剪纸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齐秀花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聂家庄泥塑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聂臣希的鸡年春节没能在山东高密同家人一起欢度,而是为了让自己的非遗“手艺”走出国门“奔波”在瑞典,展示着传统的中国民间非遗技艺。

具有吉祥、富贵、招福、招财等寓意的剪纸作品。 沙见龙 摄
具有吉祥、富贵、招福、招财等寓意的剪纸作品。 沙见龙 摄

  山东省高密市是著名的民间艺术之乡,高密不仅民间艺术的品类繁多,还有可以冠绝的特技,其中扑灰年画、剪纸和聂家庄泥塑,被称为"高密三绝"。

齐秀花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剪这些形状、姿态鸡的灵感,来自自己年轻时在农村养小鸡时所观察到的细节。 沙见龙 摄
齐秀花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剪这些形状、姿态鸡的灵感,来自自己年轻时在农村养小鸡时所观察到的细节。 沙见龙 摄

  刚刚结束瑞典文化展演之行的高密剪纸传承人齐秀花还在倒时差,但一聊起剪纸,这位非遗传承人立马来了精神,“剪纸一直被人称为‘炕头上的艺术’,通常都是自我欣赏。但是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步伐,近年来剪纸艺术已经开始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剪纸40多年的齐秀花说,每次出国展演,都能坚定自己将高密剪纸推向国际的信念。

  近年来,齐秀花已带着她心爱的剪纸艺术到过韩国、冰岛等地方参加中国传统文化展演,今年春节前夕,她又踏上了去瑞典的旅途。虽然春节没能和家人一起,但在瑞典展演期间,当地市民纷纷想要学习剪纸的热情让齐秀花感觉心里一直暖烘烘的。

  “剪纸是一把剪刀一张纸,就能制作出活灵活现花鸟虫鱼作品的技艺。在瑞典活动现场很多外国朋友希望我可以在当地开班教学。”齐秀花说,中国传统文化在国外真的很“火”。这种“火热”程度也“刺激”了她的创新精神和将剪纸技艺传播更广的想法。“不同国家的绘画、雕塑等艺术能为自己剪纸提供借鉴。”为了让剪纸艺术更国际化,齐秀花在每次出国时都会细心地观察搜集“灵感”,不断创新高密剪纸,“拔高”技艺。

  与齐秀花一起赴瑞典展演的聂臣希是高密聂家庄泥塑第21代传人,今年52岁的聂臣希告诉记者,尚未“赴约”瑞典前,瑞典东方博物馆就表示特别想“见识”聂家庄泥塑这项民间艺术。“与想象中一样,展览第一天,前来参观的华侨华人和当地市民就纷纷惊呼神奇”。

  “普通的泥巴经过灵巧地捏制、插上‘哨子’、涂上颜料,一只活灵活现的泥塑‘叫虎’就诞生了。”聂臣希也曾应邀到法国、比利时、荷兰等国家和地区进行文化展览、交流。“中国民间工艺品大部分是手工制品,各自都有精细、微妙的‘绝活’,就拿泥塑叫虎来讲,奇特的造型、鲜艳的色彩、‘会叫的泥巴’这些都让外国朋友特别兴奋地想一探究竟。”

  “在出国展演过程中,很多人都表示想要深入了解泥塑,包括泥塑叫虎的历史。可是由于时间、语言等因素的约束,只能表面交流。”聂臣希说,很多对泥塑艺术品充满浓厚兴趣的留学生专门找他学习泥塑技艺。“作为艺人,不能只在家里将自己的‘手艺’玩得‘天花乱坠’,还更应该走出去,推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走国门,也开拓艺人自身眼界,借鉴更为广泛的艺术‘灵感’”。

泥巴做的虎头和虎尾,皮革肚里插个哨子,将“叫虎”的头和尾往中间一推,红色的虎嘴里发出“啊呜,啊呜”的叫声。 沙见龙 摄
泥巴做的虎头和虎尾,皮革肚里插个哨子,将“叫虎”的头和尾往中间一推,红色的虎嘴里发出“啊呜,啊呜”的叫声。 沙见龙 摄

  以往春节走亲访友大多携带食品、烟酒等礼物,但近几年聂臣希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购买民俗艺术品作为新年礼物送亲朋送好友,聂家庄泥塑的销售也已遍地开花。“这恰好是非遗文化普及与发展的良好契机,民俗艺术品进入寻常百姓家,让人们实实在在地触摸到‘非遗’,更利于非遗传承与创新。”

  聂臣希的儿子聂鹏是聂家庄泥塑第22代传人。作为90后,聂鹏对非遗有着自己的理解,他想用自己的力量让非遗文化走出去,将大学专业知识与传统泥塑技艺相结合,将泥塑往塑造“真人”方面创新。(完)

【编辑:郭晓倩】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中华文化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