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比较流行的交际教学法是70年代初期由欧洲共同体委员会文化合作委员组织了100多名专家,花费了四年的时间设计出来的,也称为功能意念法,是以语言的功能项目为纲,培养交际能力的一种教学法。
交际法的基本特征
交际法的主要特征就是重视语言的社会功能——交际功能。在语言教学中,它把交际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目的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上。交际法主张,语言作为社会交际的工具,只有通过交际活动才能被人们最有效地掌握。因而它要求无论是教材的编写、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确定以及课堂教学过程都要紧紧围绕“交际”两个字来进行,甚至教学过程也要求交际化,而且要尽可能地真实、自然、合情合理、切合实际。
在教学内容的确定上,应该是学生需要什么就教给他们什么,实际迫切需要什么意念项目,就把什么样的意念项目放在前面讲,急用先学,甚至言语技能的培养也是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来进行训练。交际法还认为,对于学生在学习和使用语言中出现的错误,如果不影响交际,就不能有错必纠。要是发现错误马上就给以纠正的话,会影响学生言语训练和言语交际的积极性,甚至会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学生刚开始出现错误是正常的,随着学习的积累,听的说的多了,正确的东西接触的也多了,学生会自然而然地把错误纠正过来。
交际法的教学原则
交际教学法强调语言与社会的关系,重视语言在社会中的应用,因此交际法的教学原则主要有:
1. 以功能为纲,学以致用,急用先学的原则。这条原则要求根据学生的需要来选择语言材料,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以意念项目为纲,学生急需的要先安排。
2. 教学过程交际化的原则。交际法提出教学过程就是交际的过程,无论教师上课还是学生做练习都应该是一种真实的交际。因此教师在设计和安排教学过程、组织课堂教学时一定要体现交际化的原则,精心地为学生创造一个尽量真实的交际环境。
3.单项训练与综合性训练相结合的原则。
4. 注意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不过分苛求学生的原则。交际法把有缺陷而有效的交际作为自己的教学目标,因此只要不影响交际,教师就不要过分要求他们。
5.循序渐进地安排和组织教学的原则。
6.注重语言表达和运用中的诸多因素原则。交际法认为交际能力不单表现在语言的结构形式上,它还包括各方面的因素,如情景、功能、意念、社会身份、心理、性别、语体、重音、强调等。在语言的表达和运用中注重和考虑了以上诸因素,才算真正达到了贯彻交际法教学的目的。
7. 强调专业用语的教学原则。专用用语是指掌握与其他某种特定的职业和目的相关的语言技能,如科技汉语、医学英语等。
交际法的一般教学过程
交际法的教学过程通常包括以下三个阶段:
1. 通过实物、对话、图片、影像向学生展示语言材料。用图片、影像所反映的真实逼真的情景作对话练习。在对话练习中,让学生接触多种表达形式,这些形式都是真实而自然的。
2. 语言点和句型的模拟练习。从学生的对话中抽出重要的语言点和能够体现语法内容的句子做范例,进行语言点和句型的模拟性练习,使学生根据有限范例,熟练而又灵活地造出无限的句子来。模拟练习的范例,可以是简单的句子,也可以是对话或课文。这一过程的练习,不是随意的,实际上是在教师的操纵和控制下进行的,这里的控制指的是有监控的语境。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在具体的语境中掌握和使用所学的语言形式。
3. 自由表达。任何有控制的训练都不能算是自由表达,因为它不是使用语言的活动,只有升华到使用语言的活动上,才达到了自由的境界。交际法的第三个教学过程便是让学生完成从半自由到自由的飞跃的过程。教师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是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实际交际的情景,让学生重新组织已经学过的语言形式,并运用它们去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