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文教育

暨大东南亚校友响应“一带一路” 华文教育百花开(3)

2016年11月10日 11:11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寻访手记

  会说汉语在工作上将有更多选择

  最近走访东南亚一些国家的华文学校,可以看见墙壁、走廊贴着《弟子规》字句和诸子百家画像,能感受到浓郁的中华传统文化氛围……这些华文学校在校人数通常有300人至500人,有的甚至有七八千人,涵盖从幼儿园、小学、初中到高中的教育体系。这当中,活跃着不少暨南校友的身影。

  更重要的是,近年来当地族群学习华文的学生人数也在逐年增多,他们的父母认为孩子会说汉语,将来有更好的工作选择机会和福利待遇。显然,一种优秀文化的生命力,归根结底在于能让当下的人过得更好。

  目前,海外华文教育仍存在不少问题,比如,缺乏优秀年轻师资和适合本地教学的教材,办学资金短缺。这需要在很多方面下功夫,海外华文教育要从当地娃娃抓起,重视当地华文基础教育。鼓励各种社会力量资助华文教育,开发设计更多符合当地情况的华文教材,不断提高华文教师待遇和办学设施条件。中国大学也要加大力度提供更多灵活的奖助金以及高层次学历教育,吸引更多海外学子来中国学习、回国后从事华文教育。在这些方面,“华侨最高学府”暨南大学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联合采访团成员、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罗昕

  进了暨大就是血脉相连的一家人

  穿透110年的历史,“暨南”二字把很多本无任何联系的人,牵连在了一起,成为“一家人”。

  这一家人,追溯于过往,相守于现在。早在20世纪40年代,新马两地的校友会就已有雏形。因为历史原因,中间出现过断层,上世纪90年代有了新鲜血液加入。时隔几十年,即使先人已去,但他们对暨南的爱,早已成为一种传承。就像新加坡校友谢联所说,“老一辈对暨南的热诚,一次次打动我们年轻一辈,让我们深深明白和感受暨南情的分量”。

  这一家人,既相聚一地,又绵延四海。暨南学子遍布160多个国家,目前在全球有110多个校友会。各地暨南人聚于当地校友会,同时和其他暨南人也时刻相连。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校友会一直交好,中秋、春节等活动经常两地一起举行,美国南加州校友会还曾与新马校友会举办联谊活动。

  这一家人,血脉相连,情同手足。新加坡校友会副会长何宝丰是1978级物理系的学生,时隔30余年,他的女儿2013年也从暨大毕业;1984级校友翁莉娟与先生在暨南园相识相爱,先生的父母也是暨南人。马来西亚校友陈星的公司里,有好几个员工是暨大校友。马来西亚校友会会长林国元几乎与校友会所有成员打成一片,对学弟学妹也十分照顾,仅仅只是见过一次面,但却像世交般默契和熟悉。

  这一家人,始于暨南,遍布于世界各地,从事着各种职业,甚至说着不同语言,但是在人群中你仿佛就能一眼认出,因为他们相互间有着无言的牵连。那是流淌在记忆里的暨南情怀,是铭刻在血液中的暨南精神。

  联合采访团成员、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生 蔡青

  东南亚华人子弟不忘文化根脉

  千里送侨生入读暨南

  110年前,乘着太平洋的季风,来自印尼爪哇的第一批21名侨生漂洋过海来到中国,成为南京暨南学堂(暨南大学前身)的首批学生。

  得知华侨千里送子回中国求学的故事,晚清名士丘逢甲曾题诗“祖国归航率岛民,养成豪杰共维新”,盛赞华侨们的爱国精神。

  时光荏苒。如今,印尼、菲律宾、柬埔寨、新加坡等地的华人子弟,和他们的祖辈一样,依旧保持对华语、对中华文化的深深眷恋,有的还通过到暨大读书、参加暨大在当地开办的函授班等形式,与中国保持紧密的血肉联系。

  “无论过去多久,我们对祖籍国仍怀着深情。”这是沿线国家很多华人华侨的深切告白。乘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东风,东南亚华文教育发展正在迎来新曙光。

  曾祖父不远千里

  送侨生学习中文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八华三语(注:指中文、英文、印尼文)学校三年级2班门口,孩童们摊开中文课本齐声朗读,吸引了众人注意。

  1907年2月底,也是在印尼,思慕中华文化的第一批21名印尼华侨学生不远千里,赴中国南京求学。3月,国内第一所为培植海外华侨子弟而设的学校——暨南学堂正式开课,这批侨生成为学堂的首批学生之一。

梁世桢接受采访讲述印尼八华学校的往事。
梁世桢接受采访讲述印尼八华学校的往事。

  “到了1908年,我曾祖父又不远千里,带着第二批来自印尼的侨生抵达南京,送到暨南学堂念书。”在八华学校校史墙前,印尼全宝集团创始人、印尼八华学校基金会主席梁世桢,指着曾祖父梁映堂的画像,动情地告诉南方日报记者。

【编辑:罗丹】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文教育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