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文教育

暨大东南亚校友响应“一带一路” 华文教育百花开(4)

2016年11月10日 11:11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梁映堂祖籍广东梅州,时任印尼巴达维亚中华商会(以下简称“巴城中华商会”)会长。商会倡导中华文化教育,以培养人才、提高华侨地位为己任。

  当时,一个现实问题是,当地中文教育水平远远满足不了华侨子弟们日益旺盛的就读需求。怎么办?

  1901年3月,梁映堂协同潘景赫、丘燮亭等20位华侨贤达,在巴城中华会馆内创办“中华学堂”,教习华侨子弟学习中文等课程。“当年送到暨南学堂的第二批印尼侨生就是来自中华学堂的,而中华学堂就是今天八华学校的前身,所以说,八华跟暨大的渊源非常深。”梁世桢说。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66年,包括八华学校在内的全部印尼华校被勒令停办,印尼华文教育一度陷入绝境。

  “当时不允许华侨学习中文,我们就背地里偷偷学。我把手抄本的中文课本绑在腰间,用衣服盖住,假装提着篮子去买菜,实际上是去帮人补习华文。”在暨大取得博士学位的印尼汉涵学府府长孙爱玲说。

  这一停滞就是漫长的32年。直到1998年,华文教育才重新复苏。

  2007年11月,在梁世桢等人的大力推动下,复建八华学校提上了日程。一年后,新的八华学校正式开学。“借着老八华的名声,学校发展很快,现在就读人数达4000人,除了华人子弟,也有很多印尼当地族群的孩子。”梁世桢说。

  梁世桢感慨地说,其实当他决定集资复校的时候,还不知道曾祖父梁映堂是老八华的创始人之一,没想到冥冥之中,自己竟和曾祖父做了同样的事,“这让我更加感到光荣和充满使命感”。

  如今,梁世桢也把自己年幼的孙子孙女送入八华学校,希望后代也像自己一样,掌握流利的中文,成为中华文化的传播者。

  教授华文六十载

  不忘培育“新血液”

在印尼召开的第十一届东南亚华文教学研讨会,汇聚了东南亚各国的华文教育精英。
在印尼召开的第十一届东南亚华文教学研讨会,汇聚了东南亚各国的华文教育精英。

  从印尼雅加达乘机到日惹,刚好赶上第十一届东南亚华文教学研讨会召开,来自东南亚各国的华文教育精英,齐聚美丽的滨海小城,探讨东南亚华文教育的发展与未来。这其中就有不少从暨大毕业的老师、学者。

  原来,作为国内较早在境外开展函授教育的高校之一,暨大华文教育、对外汉语、汉语言海外函授本科学员已广泛分布于印尼、新加坡、柬埔寨、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学生规模约2000人。在印尼、新加坡,还有兼读制研究生100多人。这些毕业生中,很多人从事华文教育工作。

  76岁的参会代表、雅加达八华学校华文部主任梁荣升是在当地颇有名望的暨南人,被称为印尼华文教育界的“常青树”,见证了当地华文教育的起起落落。

  “我教书教了60年,到后来我慢慢发现,其实对于推广华文教育来说,我们老一辈人很多是外行。”梁荣升说,为此,他10多年前报名参加了暨大在雅加达开办的汉语言函授本科专业,为自己“充电”。

  2002年,62岁的梁荣升顺利毕业,获得了学士学位。毕业14年,他践行“知行合一、自强不息”的暨南精神,积极为当地华文教育“造血”。“我的愿望是让印尼的华人子弟能学好华语,继承中华文化和美德,成为两国友谊的使者。但现在我们这一辈都老了,也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能挑起重担。”

  在新加坡,这里虽然是以华人占大多数的多元文化国家,但当地华文教育也曾一度面临缺钱少人的窘境。但幸运的是,涌现出了一大批李光前式有热血、有担当的海外暨南人。如今,受新移民和专业人才流动影响,新加坡华文教育蓬勃发展。而早在2002年,暨大就在当地开设了教学点。

  到目前为止,暨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在新加坡招收培养了近百名兼读制硕士研究生。

  落地生根不忘根

  中华文化代代传

  走访印尼、新加坡、柬埔寨等地,不难发现,东南亚国家华文教育有一个类似现象:上世纪,受所在国政治等因素影响,当地华文教育或长或短地存在一段低潮期。但当地华人华侨还是怀着对祖籍国的深深眷恋,克服各种困难学习华文。

  来自印尼巨港的唐根基在暨大读完了本科至博士三个阶段,是我国首位“华文教育”专业的海外博士生。他说:“我从小就对华文感兴趣,1990年读小学五年级,每周末走2个小时的路,偷偷去一个佛堂上中文课。后来因为各种原因,只上了7次,学了大约30多个汉字。但这7次课烙在我心上永不能忘,这是我华文教育的开始。”

  而真正让唐根基下决心学好华文的,是他父亲临终前的嘱托:“你的血脉里流着华人的血,落地生根不意味着忘根,要把中华文化一代代传承下去。”在父亲的激励下,他经过3次申请,终于如愿来到暨大留学,学成归国,从事华文教育事业。

  印尼西加华文教育协调机构副主席、坤甸共同希望教育基金会辅导主席陈慧珍女士长期从事华文教育推广。她告诉记者,现在在印尼,“学好华语可以拥有更好前途”已经成为共识,“在中印两国不断加深交流合作的时刻,社会和市场正需要大批华语人才。”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2015年9月,在陈慧珍等人的长期推动下,印尼政府正式批准在坤甸市成立共同希望语言学院。“这是印尼第一所纯中文专业的高等学府。”陈慧珍说。

  而在柬埔寨,华文教育也在如火如荼地展开。作为当地华人华侨领袖机构的柬华理事总会,多年来致力于兴办华文教育,早在1994年就与暨大联合编写了柬埔寨小学《华文》教材,近年编写柬埔寨《华文》(初中版),《作文》教材也正在筹备中。在柬华理事总会的经费和教材等支持下,很多华文学校也如雨后春笋般开办起来。

  联合采访团成员、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罗昕表示,海外华文教育是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彰显中国软实力的重要一环,推广华文教育、中华文化,“正当其时”。(撰文:南方日报记者 辛均庆 祁雷 暨大师生 罗昕 王玉玮 李伟苗 杜明灿 蔡青 温婧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郭智军 肖雄)

【编辑:罗丹】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文教育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