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东元:知识工人创造“神话”
罗东元,1949年出生,侨眷,广东韶关钢铁集团主任工程师,全国人大代表,两届全国劳动模范,先后获全国发明展览会银奖、中华技能大奖等奖项。
罗东元从事铁路电气设备维修工作30年来,勤奋学习,刻苦钻研,自1990年以来完成大小技术革新项目120多项。他自学成才,不仅自学了十几门专业技术理论,而且磨练出高超的检修技能。
罗东元完成的技术革新项目“铁路平交道口自动报警装置”、“铁路道岔全自动转换装置”获国家专利。2005年下半年开始,韶钢在300多个电气集中轨道区段逐步进行更新换代,实现轨道电路数字化,罗东元的多项技术发明,创造了铁路运输自动控制领域的“韶钢模式”,取消了按目前生产规模必须配置将近500人的主要工种——扳道工种。
在突击刻苦自学“铁路信号电气集中”专业理论和技能后,1991年他带领一批普通电工,成功地接管了现代化车站——韶钢工业站,近20年来排除各种故障,设备运转良好,创造了由一批普通电工接管现代化车站的神话。
从1992年起,他开始进行建立“工矿企业型电气集中系统”的大胆尝试,这没有先例。工程设计涉及复杂技术,仅需要标注3个参数的接线端子就多达数万个。罗东元艺高人胆大,迎难而上攻克一道又一道难关,5年里完成了多个大中型电气集中工程的改造。广东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向罗东元学习的决定。人们评价罗东元:“小个子大智慧,低学历高水平,老劳模新贡献。”
在平凡岗位上,罗东元最大限度地展示了人生的价值。他说:“要有所成就,一般意义上的爱岗敬业是不够的,必须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极富兴趣,甚至是如醉如痴的地步,要把战胜困难迎接挑战当作一种乐趣,一种享受。”
罗益锋:材料专家热心为“侨”请命
罗益锋,1937年出生,印尼归侨,北京华腾东光科技发展公司高级工程师,先后荣获全国劳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连任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罗益锋在北京合纤所和合纤实验厂从事8年科研,获新型第三单体、丙烯磺酸钠新合成工艺等8项成果。1992年起到北京化工集团,多次参与制定国家高性能纤维等科技攻关计划、指导和评审攻关课题,先后完成上百项信息研究和软课题项目。
1980年10月起,为研制我国第二代洲际导弹的新材料,罗益锋被选中作为4名跨行业的专家之一,参与联合攻关。他还长期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如为企业解决关键技术难题,实现了尼龙和聚丙烯超细纤维毡及无纺布的产业化。他还为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牵线搭桥。高科技纤维是重要的材料,国家科技部成立“863”碳纤维软课组,罗益锋任副组长。
近年,他担任全国特种合成纤维信息中心主任和《高科技纤维与应用》杂志主编,大力开发新应用领域,如推动广泛应用碳纤维,解决“赤潮”、“蓝藻”及工业废水的治理。
1988年起,罗益锋连任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他把很大的精力投入到立法调研中,曾被新闻媒体称为“议案大王”。关于修改“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是他的议案之一,并得到实施。在第十届任内5年,他共提交议案55件,为了保证质量,他坚持走访500多人次。关于禁止引进国外高耗能技术的建议,被采纳了;群众关注的“城中村”拆除等问题,均得到满意解决。当人大代表,他不断接待人民来访,连节假日都忙得不亦乐乎。他任全国侨联委员25年,仅5年多来就收到涉侨案件30余件,解决了14件,2007年底被评为“全国维护侨益先进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