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守仪:情倾海洋生物研究50年
郑守仪,女,1931年出生,菲律宾归侨,中国科学院院士,先后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中科院自然科学奖、全国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等。
新中国如火如荼的建设热潮,使生活在菲律宾的郑守仪十分向往。1956年,她悄悄办妥了出境签证,与父母亲人不辞而别,经香港、广州到了北京,被安排到青岛研究海洋生物。
郑守仪从事的是现代有孔虫分类学与生态学研究,我国当时尚属空白。她在显微镜下与这些无声无息、千姿百态的小生物度过了半个世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研究条件艰苦,也缺文献资料,郑守仪从图书馆借来惟一一本胶卷外文书籍,在显微镜下边看边用打字机打出了500多页的书稿。
她在上世纪60年代合作完成中国海浮游有孔虫分类与生态研究。随后研究底栖有孔虫,创新方法使我国后来居上。郑守仪研究了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及部分南海诸岛的数千个监测站所采的有孔虫,迄今已描记1500余种,建立了1新科、24新属、290新种,划分了各海区的有孔虫区系,为海洋生态学、生物地层学及油气勘探等研究提供重要参考资料。
她亲自绘制有孔虫形态图近万幅,被人称为“院士画家”。进入古稀之年,她对精美绝伦的有孔虫壳体进行开发应用,将鲜为人知的有孔虫开发成为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科研教具、科普展品、旅游纪念品和大型雕塑。鉴于郑守仪创下累累成果,国际学术界将2003年度“库什曼奖”授予她,该奖是世界有孔虫学术界的最高荣誉,每年只授一人。
郑守仪先后担任青岛市副市长、致公党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等职。她在过问市民、侨界有关房产、待遇等案件时,总是仔细研究有关法律、政策,深入调查,争取最佳处理结果。
郭孔辉:献身汽车工业半世纪
郭孔辉,1935年出生,侨眷,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大学汽车学院名誉院长,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郭孔辉出生在华侨家庭,他选择了一条留在国内从事汽车科研的路,是中国汽车工程技术领域的第一位院士,在我国最早把近代系统力学与随机振动理论引入汽车科学研究,在汽车悬架、振动与载荷、轮胎力学、驾驶员模型、动态仿真与控制、汽车动力学以及人—车闭环操纵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他是我国汽车操纵稳定性、平顺性、制动与驱动稳定性以及轮胎力学等学术领域的主要开拓者和学术带头人。他在汽车系统动力学及其相关领域精深的造诣,在国内外同行中享有很高的声望。
自主创新,是郭孔辉院士的追求。他利用自己“侨”的身份,加强和国外同行的合作。他从事汽车设计研究与教学五十多年,主持过多种新型汽车的开发与多项行业重大课题的研究,获得了大量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他的一些成果,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该装备的国家之一,还为吉林大学培养了一支国内领先的队伍。半个世纪以来,他锲而不舍,献身祖国汽车工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是中国汽车工业的杰出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