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侨乡传真

佛山顺德区堪舆大师购民宅建成仁园

2016年12月13日 14:32   来源:佛山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仁园一角。
仁园一角。

  顺德清晖园构筑精巧、家喻户晓,而隐逸在龙江宅居间的仁园却闻者寥寥。与广东四大名园的梁园、清晖园等相比,仁园的历史并不长,但浓郁的岭南文化气息体现着建造者和维护者的文化素养。

  昨日(12月12日),记者探访发现,这座以蔡家祖屋为核心的建筑群,从过去十多年来,香港堪舆大师蔡伯励修缮祖屋开始,到陆续收购周边民宅,分三期建成仁园。仁园背后体现的是岭南文化更价值连城。

  《佛山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条例》出台后,蔡伯励修缮祖屋、建成仁园的做法也为历史建筑的保护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陆续收购周边民宅建成仁园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迎来改革开放,并实行针对华侨的相关政策,鼓励海外华侨回国领取祖屋。龙江乡亲蔡伯励在祖屋旁收购旧屋建成一栋白色房屋,方便返乡居住,这也是仁园的开端。

  不过,仁园迎来大规模扩建,却是在1999年的时候。蔡伯励之子蔡尔雅介绍,1999年,在父亲好友、当时的顺德建筑设计院院长梁锟浩鼓励、支持下,仁园开始了第一期扩建,收购周边五六户民宅,建成“励勤斋”,用于蔡伯励休闲自用。

  不料,一期工程完工后,无论是蔡伯励还是梁锟浩都觉得不够大气,于是一座一座地收购左邻右舍的老屋,蔡伯励所学的堪舆之术也用于此处。几乎每星期的周末,蔡伯励都不辞劳苦从香港赶回顺德龙江,梁锟浩也积极参与建筑设计,耗时几年,仁园得以建成。

  步入2005年前后,蔡家祖屋附近有民居要拆迁建成村居楼。蔡尔雅表示,因当时担心周边建筑对祖屋风景造成破坏,不得已采取抢救性购买方式,又买下祖屋附近3座民宅。仁园建造的困难之处正在于,所占面积不是一下子买回来的,每买一次就要增加一次设计,需要因地制宜。

  儿子致力学有所用

  如今,已90多岁高龄的蔡伯励仍然时常返回龙江。平日里,仁园由蔡尔雅看管。“可以说,我从出生到2003年之前,在龙江的时间不超过1个月。”不过,这里已经成为蔡尔雅的定居之处。

  蔡尔雅说,因所学是美术,在仁园修建之时,“把自己擅长的平面设计拓展成立体的设计,而且又有时间和资金将自己所学用上,这样的机会不是每个人都有”。蔡尔雅表示。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仁园的每一处细节均体现着蔡尔雅的心思。无论是假山布局,还是亭台窗榭,蔡尔雅的美术功底都学有所用。

  仁园基本建成时,蔡尔雅已经深深爱上了这里优雅的环境。“最初修建仁园的时候,父亲只是想着方便返乡时居住,我们并没有什么远大的理想。”蔡尔雅说,即使父亲已经90多岁高龄,依然一两个星期回来一次,而自己也因为仁园环境优雅、清净,适合艺术创作而留在这里。

  积极探索发力文化平台

  近年来,蔡尔雅将仁园周边一处厂房租赁,建成书院,用于传统文化方面课程的授课和培训。而该书院也成为龙江镇文化艺术讲堂——龙江大讲坛举办的所在地。由此,仁园为历史建筑的活化利用积极进行探索和尝试。

  对于私人产权的历史建筑活化利用方式众多,常见的有改造成民宿、餐饮场所或对外开放。不过,蔡尔雅对仁园活化利用要求的标准较高,希望保持仁园安静的氛围,尽可能地减少破坏,对经济效益并不是十分看重。“主要是担心一旦开放,很多人一拥而入带来的破坏很大。”

  记者发现,尽管仁园并未对社会开放,但其文化平台的作用仍在,蔡尔雅也希望通过仁园,唤起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与弘扬。此前,仁园也曾小规模地迎来文化教育机构、慈善机构参观。

  在这座别具岭南古韵的园林式居所前,蔡尔雅说,自己也在考虑和旅行社合作,专门承接高素质、有文化修养的游客前来参观、旅游,但是对于到访者的规模和素质必须加以把关。

【编辑:金嘉龙】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