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侨乡传真

探访广州华侨新村:大隐隐于市

2017年03月08日 10:07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广州华侨新村  图片来源:羊城晚报
广州华侨新村 图片来源:羊城晚报

  客居京都的作家苏枕书在《有鹿来》一书中说过,京都的“外”与“内”很分明,世界文化遗产、寺庙神社、町家老街等是专门给游客欣赏享用的“外”。而日常生活的小街、幽深的后院,则是本地人不轻易示人的“内”。

  广州也是如此。外地来的游客以“我去过羊城八景”为荣。而真正的广州人,也会以淡淡的一句“我都没去过呢”表达家门口的风景属于我、不必特意去看的矜持。长居广州,明白它的好不仅在于那些闻名遐迩的景观,更在于寻常市井的沉淀。

  在春天里,行走在广州,悠然中总有惊喜:曲里拐弯的小巷里忽然伸出一枝热烈的簕杜鹃,明媚跳跃在眼前,让人满心欢喜,隔不了几步,就能看到小小的粥粉面档口或者甜品店,有种特别熨帖的感觉。门口择菜的阿婆,路边“吹水”的阿伯,来来往往的行人,再寻常不过,却也再有韵味不过了。而这些看似寻常的小街小巷里,常常隐匿着诸多历史和传奇。所谓大隐隐于市大概就是这样。

  我就这样不经意地走进了隐匿环市东的华侨新村。毗邻淘金和环市东两大大型商业区的华侨新村自然一派恬静悠然。新中国成立后,为安置归国华侨所建。这片 1958年建成的建筑群被称为中国华侨第一村,由林克明、佘畯南、陈伯齐三位归侨出身的岭南派建筑大师共同担纲设计,他们既参照海外的建筑风格又秉承了岭南建筑的特色,同时结合华侨提出的“庭院式住宅”的要求把大部分住宅设计成2~3层的独院式小洋楼庭园住宅。

  整个建筑群如同一首小夜曲,张弛有致,不仅充分利用了地势、坡度、道路等空间,犹如停顿、转折、过渡,让人感觉从容而舒服。建筑手法上大量采用转角、线条、凉台、花池,使得整个建筑群同时十分注重色彩的运用,据记载,建设初期,华侨新村的外墙色彩偏向如米黄苹果绿色系,而楼梯间则用较为淡的灰色水刷石或红色清水墙,大门用淡咖啡色油漆,其余木门窗刷奶黄色油漆,钢窗刷银漆。如今,60年过去,雨打风吹,这些色彩早已经古旧斑驳,但就是那一丝丝斑驳成就了不可替代的韵味——这是老派绅士,大方从容丝毫不介意老去,全然不似新建筑看似奢华其实千篇一律乏善可陈。

  红线女旧居就位于华侨新村友爱路20号,从1957年始直至晚年离世,红线女大部分时间居住于此。风华绝代的红线女如今已仙逝,她的旧居里陈列着她的演出服,厅堂里播放着她的拿手戏《荔枝颂》,刚柔相济的唱腔百转千回,不禁让人有些恍恍然。望远处,繁花似锦,树影婆娑,洋房、庭院、山冈、树林,高低错落,相映成趣,名流、商人、艺术家……且行且进,群落交织,多少历史就藏在这岁月的肌理中,同外墙那些色彩一样在日复一日地斑驳中沉淀、回味。

  有格调的城市原本就应该如此,呼吸大时代,容纳小记忆。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