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现“丝带传情”“树说思念”等祭祀新方式

昨天(4月4日)是清明节,蓬江、江海两区市民都集中在这天拜祭先人,俗称“行正清”。记者从江门长青墓园、蓬江区状元山陵园获悉,昨天两园均出现了拜祭高峰。据江门长青墓园统计:4月4日统计到下午2点,进园拜祭的市民有4万多人次。而状元山陵园昨天则有1.2万人次进园拜祭。
今年清明期间,传统的拜祭方式仍是市民的首选,但也有部分市民选择文明祭祀。在江门长青墓园的文明祭祀专区,免费提供了“天堂信箱”、“丝带传情”和“树说思念”三种文明祭祀方式,该专区也系满了黄丝带,墙上贴满了“树叶”信纸和“心形”信纸,上面都写着思念的话语。在状元山陵园,也有多名市民主动拿鞭炮换鲜花,用鲜花来拜祭先人。
“截止到4月4日下午2点,文明祭祀专区共有300多条黄丝带、200多片树叶信纸、200多封天堂心型信纸。也就是说,有700多人次选择了文明祭祀的方式。”该园工作人员范小姐说。

相关链接
数说我市节地生态安葬
日前,记者从市民政局获悉,一直以来,我市各级高度重视殡葬改革,积极倡导和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相继出台了有关政策制度,尤其在健全绿色殡葬长效机制方面,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据悉,我市今年将继续开展好骨灰海葬活动,实施好骨灰树花葬、草坪葬、深埋、撒散等绿色生态葬法,充分发挥全市性绿色葬法纪念设施、绿色葬法一次性补贴和绿色葬法纪念证书等激励措施作用,吸引更多群众支持、选择绿色生态葬法。

30多年 逾万个先人名字
对无直(旁)系亲属的我市城乡特困供养人员;不按属地参加节地生态安葬的户籍居民;在江门地区常住的外地户籍居民,可参加免费的节地生态安葬、领取《纪念证书》及根据自愿原则在集中纪念设施镌刻名字。如江门长青墓园节地生态安葬纪念设施,可镌刻1万多个先人名字,满足30多年的节地生态安葬集中纪念需求。全市现建有节地生态葬法集中纪念设施5座。
8次海葬 429份骨灰
全市确定新会区崖南镇黄茅海域、台山市海宴镇海侨华侨农场为江门市骨灰撒海活动地点。2013年以来,全市已开展8次海葬活动共有429份先人骨灰撒入大海,参与人数逐年趋稳上升。
97间 11.88万个骨灰格位
全市已建立经营性、公益性骨灰楼97间,设立11.88万个格位,已安放3.9061万份骨灰,有效保障群众不占或少占用地的殡葬需求。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梁绮桦
通讯员/伍岸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