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侨乡传真

开平百年和安古墟 不该被遗忘的“活文物”

2017年05月03日 10:28   来源:江门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和安古墟的历史沉淀、文化内涵值得探究、品味。
和安古墟的历史沉淀、文化内涵值得探究、品味。

  当前,开平正全力抒写“一核三翼”全域旅游大文章。赤水镇作为开平西南边陲的山区小镇,是“一核三翼”中的“一翼”。赤水除拥有开平目前唯一的温泉资源外,还是优质粮基地、优质水果基地、优质塘鱼基地、优质"三鸟"饲养基地,有大同里古堡碉楼、东湖里古村落、狮山水库,还积极筹建大同竹海生态度假村、东湖樟木林生态度假村和黄金岛旅游度假区……

  在赤水镇的旅游发展蓝图上,除了这些让人瞩目的“大手笔”,还有一处鲜为人知的所在,她的历史沉淀、她的文化内涵,值得探究、品味。她是赤水镇百年古墟——和安古墟。

  今天,记者带你走进古墟,掀开那尘封的一页。

  依然焕发生命力的“活文物”

  赤水和安古墟,曾是商贸旺地,风靡一时。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古墟逐渐衰落,继而沉寂。岁月,让古墟洗去铅华,却也有了历史的沉淀。优美的水乡风情和田园风光,错落有致、各具韵味的古建筑,还有其背后的故事……它的缔造者,是一批批远渡重洋谋生的华侨。

  走进这座古墟,扑面而来的是浓浓的历史气息。当地老人记忆中的和安墟旧貌,连同现存的码头、戏台、北和馆等遗址古迹,无声地述说着古墟曾经的繁华与沧桑。

  和安墟的建筑,不仅规模大,设计水平也比较高,历经百余年仍焕发着生命力,是难得的“活文物”。

  和安墟现今保存较完整的街铺建筑共有168间。墟内代表性民居有“和兴押”、“俊景”两座碉楼,均建于1927年,目前保存完好,被列为开平市不可移动文物。墟上的宝兴昌米铺和益年堂药材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年代,先后作为中共地下革命活动据点。

  和安古墟主体建筑依旧完好,但个别建筑却有明显的被破坏痕迹,如壁画被涂抹严重,有的地方甚至被铲掉……当地居民告诉记者,和安墟的古建筑曾遭受洗劫和人为破坏。

  繁华

  曾是商贾云集的商贸集散地

  和安墟位于赤水河西岸、赤水镇东部,距离乡镇政府约4公里。该村始建于清朝时期,因人口迁入而形成。

  和安墟集市始建于民国十一年(1922年),曾是开平最繁华的商贸集散地。北人乘马,南人乘船,旧时的河流承载着主要的交通功能,相当于现代文明的高速公路。74岁的司徒郁伦告诉记者:“和安古墟在赤水河边,当时赤水的货运主要靠水路,这里自然就形成了商品集散地,农副产品、土特产等,村民都会用船运到这里来摆卖。”

  北伐战争前夕,大批商贾政要涌到和安墟安脚落户,从商谋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周边旺盛的市场需求,催生了这个商业平台,以致这里商铺林立、商贾云集、商贸兴旺,成为一个繁华的墟市。当年墟上大大小小的店铺不在少数,设有土榨油厂、饮食店、打铁铺、碾米厂、布匹店、陶瓷店、木材店、杂货店、药材店等等。据当地老人回忆,解放前,墟内还开设有赌坊、烟贸、歌舞厅等。虽处于战乱年代,这里倒是太平盛世,繁盛一时。

  农历四、九日为和安墟圩日,附近许多工匠来摆卖自制的箩筐、簸箕、斗笠、菜篮、扁担、梯子等竹木藤器。如今,在居住在和安墟的农户家中,还能看到不少祖上留下来的竹器、竹凳。村民说,这些东西已经沿用了几代人。

  内涵

  每一座建筑都有一个故事

  据有关史料记载,1945年后,和安墟上的商铺日渐倒闭、他迁,至后来只剩寥寥数家。1953年,开平赤水粮食管理所在和安墟内设副食、布匹、百货综合门市。1978年后落实农村经济政策,农民个体经营的杂货店和塑料、锯木、粮油加工、五金修理、汽车运输等行业均有较大发展。从上世纪50年代起撤销圩期至今,旧墟基本仅作为居民住宅使用。和安墟逐渐沉寂,淡出人们的视线。

  商业的旺盛发展,只是和安墟的一个侧面。岁月流逝,当年的繁华并不甘于无声无息地遁入历史的尘埃。时隔百年,我们仍能看到较完整保存下来的建筑,历经百年风雨浸淫,依然屹立不倒,保留着当年的风韵。

  和安墟不是摆在博物馆里展览的器物,行走其中,星罗棋布的旧碉楼、当铺、戏台、码头、古树、古街……每一座建筑,都刻满主人的故事,沧桑而美丽。偶尔走进一间,墙上还残存一丝岁月的痕迹,仿佛在诉说着那昔日的往事……

  记者手记

  如何经营好赤水“一翼”旅游文章?

  旅游的元素,包括“吃、住、行、游、购、娱”,任何一个优秀的旅游目的地,这六大元素都必须齐备,这样才能吸引游客,并且留住游客。

  赤水镇的旅游资源,这六大元素都具备,而且还有“主题”,有特色。一个休闲舒适的温泉小镇,在开平市的旅游发展蓝图中已经呼之欲出。当然,对于赤水镇来说,要打造优秀的旅游目的地,开发更多的旅游资源,包装更多的有特色的旅游项目,能让赤水镇的旅游业添砖加瓦。

  当前,开平的旅游业,主打“文化游”牌。而赤水镇旅游的开发与定位,都蕴含着“文化”的内容。当然,一个休闲小镇的“文化”,可以向“历史”,向“古韵”倾斜一点,那么,就会让文化更有内涵,更有历史的沧桑感,就能更加吸引游客。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开发一下、包装一下和安古墟,将它打造成赤水旅游的“一景”,是未尝不可的。和安古墟,地处潭江支流赤水河,民国建筑风格魅力四射,具有久远年代气息和历史底蕴,利用旧街旧圩商铺楼房改造成民宿、餐饮、购物场所,将其打造成美食、购物、住宿、休闲一体化特色部落,必将能让赤水旅游文化元素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关于赤水镇旅游业发展,可以展望的太多。记者认为还有三个方面需要下功夫:一是以“泉”为突破口。利用温泉养生产业为主轴,拉长产业链,扩大服务半径,整合镇域农业生态资源优势,打造从田头到餐桌的农业旅游饮食全产业链,以大健康空间元素为顶层设计,迎合新时代游客绿色消费观念,拉升农业农产品消费,带动游客消费。二是在“农”字上做文章。政府要引导农户改良调整农业结构,大片区大面积种植有机蔬菜、瓜果、野菜,打造农业景观式产品结构,以健康生态食材为引擎,带动绿色旅游消费。三是在“文”节点上讲故事,赤水镇人文历史厚重,华侨众多,民风淳朴,人杰地灵,涌现出如利国伟等著名旅港同胞,有林屋飞机场,三间屋、大夫里东升碉楼与村落等等人文文化印记,这又是宝贵旅游财富。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伍安平 通讯员 子嫣

【责任编辑:马莹莹】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