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涉侨法规

侨批故事:100多年前一位菲律宾华侨的宗教观

2017年06月05日 10:08   来源:福建侨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1912年5月,由菲律宾马尼拉寄厦门过水锦宅社的侨批。
1912年5月,由菲律宾马尼拉寄厦门过水锦宅社的侨批。

  (原题:100多年前一位菲律宾华侨的宗教观)

  侨批业不仅是海内外亲人之间进行物资(舶来品)、资金、情感信息乃至时政信息的跨国转移、交流的民间渠道,而且也是中外乃至东西方联系交往、文明传播的通道之一。民间乡俗、宗教信仰通过侨批的传播,便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在现存的侨批文献中,以记载民间乡俗和宗教事项为内容的时有所见。

  通过对一枚早期侨批的解读,展示海外华侨与家乡亲人在宗教信仰方面的传播,重现清末民初海外华人的宗教思想。

  1912年5月,有一封侨批从菲律宾马尼拉寄厦门过水锦宅社(见图),写批人康春景、收批人黄开物均为旅菲华侨,同是同盟会成员,从批信书写的称呼看,且是义兄弟关系。此封侨批系黄开物于1911年5月至1913年6月在家乡的期间,居住在菲律宾、香港、厦门等地的辛亥革命志士寄给他的几十封侨批、信函中的一封。地址“厦门过水锦宅社” 时属泉州府同安县锦宅社,1957年3月起,锦宅社划归龙溪专区龙溪县,今属漳州台商投资区角美镇。批信如下:

  开物兄如晤:

  久不问讯,未审近状如何?至深言念,每欲握笔与兄稍谈时事,又皆苦无可言。弟对于大局极为悲观,初意以期革命成功日,吾人心志必为之一宽,不意至此,益觉忧,而且愤,其将何以慰藉……

  弟不忧外人之瓜分,吾亦不忧人民程度之幼稚,而忧无真正道德心……惟现形之危险,实足令人恐怖。然此现象非偶耳,甚由来者久矣,推原祸胎不得不犹痛心疾首于满清政府,然溯厥其源,犹不得不归罪于儒教。盖积之愈久斯毒之愈深,诚非朝夕所可拔除而净尽之,故名虽共和,而内地出满之绅士,疾视新学如故,且持极端之反对,实足阻碍吾民国之进步……

  弟从各方面之观察及历史上之研究,欲振兴道德,洗除社会上之恶风俗,厥惟基督道。盖基督徒,诚信、博爱、宽以待人、严以处己,且有坚忍之气魄,有以身殉其目的者,实足以风吾侪,不观孙、黄、黎、伍、王,非素受基督道之灌溉,何以至此?弟擬致力于此,以行其志愿之目的。基督徒之目的非必以居高位享厚禄,系实行博爱,牺牲一己之利,造福他人也。故弟非敢望革命元祖之肩背,不过尽人生之义务耳。至将来之地位如何,能否实践,固未可知……

  鉴今而后,愿深自刻励,勉而为之耳?况博爱之宗旨,即人道之主义尚能积极进行与世界之文化随同……天下滔滔,我怀如何?书不尽意。顺具洋蚨贰元,祈察收为幸。并候

  阖泽均安

  基督道范围甚广,随人之智识而定,其高下未能以一律概之。又及。

弟 康春景 书

阳历五月廿日(1912年5月20日)发

  写批人康春景,菲律宾马尼拉同盟会成员,在一间华文学校教书。从他写给黄开物的多件侨批看,康春景系一位有理想抱负、乐于接受新生事物的爱国华侨。

  批信书写日期是1912年“阳历五月廿日”,系辛亥革命胜利后、民国成立初期。批信谈及的主要内容是基督教。基督教在菲律宾是主流宗教之一,因为此时的菲律宾是美国的殖民地,受美国宗教影响极大。

  批信全文约1000字,康春景开门见山,对辛亥革命成功的时局表现出“对于大局极为悲观”。他认为“不忧外人之瓜分,吾亦不忧人民程度之幼稚,而忧无真正道德心”。他分析其原因,“推原祸胎不得不犹痛心疾首于满清政府,然溯厥其源,犹不得不归罪于儒教”。针对时弊,他认为“名虽共和,而内地出满之绅士,疾视新学如故,且持极端之反对,实足阻碍吾民国之进步,即将来之自治会及何等局所,亦皆彼辈之盘踞可无疑矣”。他从各方面之观察及历史上之研究,认为:“欲振兴道德,洗除社会上之恶风俗,厥惟基督道”,并讲到基督徒有诚信、博爱、宽以待人、严以处己等优点,以及他对基督教的认知、对基督教道德观的认同等。最后,他写道:“鉴今而后,愿深自刻励,勉而为之耳?况博爱之宗旨,即人道之主义尚能积极进行与世界之文化随同。”“基督道范围甚广,随人之智识而定,其高下未能以一律概之”。他也表达要极力地传教。

  康春景身居异邦,情系祖国,表现出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他是同盟会成员,参加辛亥革命,对民主运动、中国的民风民俗、宗教信仰有着切身的体会和深刻的认知,同时他在菲律宾接受的是基督教,他认为基督教对于改良中国民众道德状况有诸多先进性,要在中国传播,“尚能积极进行与世界之文化随同”。

  时光流淌100多年,当下我们必须辩证客观地分析批信作者对于儒教和基督教的看法,固然各种宗教有其历史根源和存在的合理性。对于20世纪初叶中国的国情,提倡博爱,改良民众的道德水平,当然是件好事,但即使引入基督教也并非能够适合中国的国情实际,也不一定就能完全解决中国的一些道德问题。因此,该侨批的内容与观点仅代表了写批人的个人观点,并不能反映当时真实国情需要。(作者:谢佳宁 黄清海,原文刊载于《福建侨报》“侨批故事”栏目)

【责任编辑:李明阳】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