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中华文化

评论:更重要的是“申遗成功之后怎样”

2017年07月11日 10:50   来源:河北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蔡晓辉

  7月7日至8日,在波兰召开的第四十一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我国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可可西里和“世界文化遗产”的鼓浪屿双双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我国世界遗产总数达52处。

  52处世界遗产,有自然资源的钟灵毓秀、天赋神韵,有文化资源的厚重积淀、源远流长。从辽阔无垠的藏羚羊栖息之地,到多元文化交融互鉴的鼓浪屿;从随山势起伏忽曲忽直、极富韵律感的哈尼梯田,到横亘绵延沧桑雄壮的万里长城……可可西里和鼓浪屿双双申遗成功,是世界对中国自然和文化资源的珍重,可喜可贺,值得我们为之自豪和骄傲。但与此同时,将这些世界遗产原原本本地保存好、永续传承,则是比申遗成功更重要的课题,需要我们在喜悦和激动之后深入思考、冷静面对。

  可可西里和鼓浪屿双双申遗成功新闻的跟帖中,有不少网友表达了对过度开发导致“开发性破坏”的担忧。联想到张家界的“世界第一户外电梯”、泰山上直通岱顶的索道、丽江古城里浓得化不开的商业气息、曲阜“三孔”因清洗而导致的古建筑彩绘脱漆……网友们的担忧并非毫无根据。把“成功”当做申遗的最大追求、把“摇钱树”当成世界遗产的最大价值,这样一种观念,在一些地方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正如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近日在人民日报撰文所指出的那样,与世界遗产强国相比,我们在世界遗产可持续保护上仍旧有不小的差距。比如,一些地方仍不同程度存在“重申报、轻管理”现象,申遗时高度集中社会资源投入保护展示,成功后重心转向商业开发忽视后续保护,对世界遗产造成威胁甚至破坏。

  不问行程多远,但问初心是否仍在。申遗,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保护,是为了更好地传承。1964年通过的《威尼斯宪章》提出,“将文化遗产真实地、完整地传下去是我们的责任”;1972年通过的世界遗产公约对各缔约国提出了尽力采取有效措施保护、保存世界遗产的具体要求。从1986年我国拥有首批世界遗产,至今已过30载。30载的光阴,既见证着我们硕果累累的申遗成绩,也见证着中国自然和文化资源走向世界的历程。今天,在52处世界遗产这个让人骄傲的数字面前,检视一些地方曾出现过的过度开发等不当做法、矫正一些地方不同程度上存在的短视和模糊认识,守护好“保护”这个申遗的初心,并履行承诺,付之以有力、有效的行动,才能回答好“申遗成功之后怎样”的命题。

  这也是刘玉珠所说的“清醒、理性,反思、审慎,则是当下应有的态度”的含义。申遗成功,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在对世界遗产的“原真性”保护方面,法国、意大利、美国、韩国等国家已经有了较为成功的经验,遗产保护的理念和精神也深植人心。我们应当从中吸取相应的经验、借鉴可行的做法,在提升保护意识、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完善管理体制、加强科学规划等方面有更大作为。

  可可西里独特的地貌和自然景观、成群出没的藏羚羊,生动演绎着何谓“美丽的少女”“生命的禁地”;鼓浪屿不足两平方公里的所在,是巴金永难忘怀的“南国的梦”,是舒婷笔下的“生命之源”。这是自然和历史给予我们的丰厚馈赠、无价遗产,让我们像保护眼睛一样、爱护生命一样珍视之、保护之。

【责任编辑:李明阳】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