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中华文化

如何安全度过“三伏天”? 衣食住行保健有道

2017年07月19日 11:20   来源:潮州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

  今年三伏天(7月12日)伊始,全国就进入近年来最高的“高温天气”,预示着今年的夏天暑气比往年来得严重。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由于今年闰六月,还有一个闰中伏),“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地下。三伏是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时期。每年出现在阳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

  今年的三伏天从7月12日(农历六月十九)开始,分别为初伏(7月12——7月21日)、中伏(7月22日——7月31日)、闰中伏(8月1日——8月10日)、末伏(8月11日——8月20日)。在这个难熬的“三伏天”,被人们称为苦夏,因为不论是户外的“日射”,或是户内的“热射”,都会使人体散热机制受到影响,令人有闷热不适的感觉,于是,人们想方设法去避暑、防暑,以便安全度过这个热力四射的炎炎盛夏。

  如何实施对于“三伏天”的养生保健呢?

  笔者认为,应该从暑天的衣食住行各方面加以注意:

  穿衣要“透气”,布颜色要浅,衣帽要切实能防晒

  暑天穿衣服最好要选一些布质为棉料或麻料的,少用“的确凉”(其实并不凉)类化纤。在布色上,尽量用白色或浅绿、浅红、浅黄色,不要用深色,尤其是不要用黑色布料衣服(因黑色容易吸收阳光的热量)。

  对于选择布料的厚薄,一般要用薄些,但如果要在户外作业(如一些电力和公路工作人员、室外建筑人员、野外作业人员、锅炉边人作人员)最好是穿厚些,除了可以“隔热”外,还可以利用厚布料来吸汗,而利用汗的挥发来散热。

  暑天穿衣服,一般都是短袖短裤或短裙,但如果是常在户外,为遮阳,最好还是穿长袖长裤与长裙。如果确实要进行“日光浴”,最好还是涂些防晒霜。防晒帽一般用草帽,但也可以用布帽、皮帽,只要能起着遮阳作用就可以了。

  夏天食物要卫生清淡,少吃冷饮,多“补液”

  三伏天,由于多出汗和睡眠不足、胃液分泌较少(其中有多饮水冲淡胃酸的关系),因此食欲都会减少。为此,夏天要多吃一些清淡易消化,和一些酸性助消化的食物如酸菜鱼、松子鱼或酸甜排骨。为既增加食欲又“补液”,夏天宜食冬瓜陈皮鸭或冬瓜菜脯汤,海带黄豆汤、丝瓜瘦肉汤、秋瓜鱼丸汤、苦瓜猪排骨汤、鳝鱼蕹菜汤等既清淡又有营养的应时潮州佳肴(其中的鳝鱼与鸭肉还有利湿作用、丝瓜等瓜类也有清热利湿作用)。

  暑天要少吃冷饮,包括雪条、冰淇淋、雪霜、冻啤酒等,因为这些冷饮会伤害人体的脾阳,诱发胃肠疾病,使胃肠“受寒”。

  三伏天,由于人体多出汗而失液,“三伏天”对人体的失液影响十分大,此时,不能单纯用冷饮来解渴,要保证水份的摄入。水份不能单纯用开水,应该含有糖盐或带一点果汁酸味(潮州人从前喜欢在夏天饮酸梅汁水,如今可用柑橘梨汁),多汁的水果一般可以收到“补液”的效果,可选用西瓜、哈蜜瓜等多汁水果。用暑茶一类凉茶进行“补液”是最好的方法。此外,用莲叶水、白花蛇舌草水、金银花水、熟地水、冬瓜册水等进行“补液”,用绿豆爽、清心丸、草果等食物也可以达此目的。

  此外,还可以利用“三伏天”进补。除了体现“春夏养阳”外,就是由于有些人属体质寒凉,就像一口井,夏天体内寒凉,特别难过冬天,属于阳虚那种体质,因此,可以利用“三伏天”进补,以达到“冬病夏治”和“事半功倍”的目的。

  属于阳气虚的人群,可以在医师的指导下,先清后补,即在确认体内没有暑热情况下,用红参之类药物进行炖服,只要补得下,就可以增强体质。

  如今的“三伏贴”也是一种冬病夏治的措施,可以治疗一些冬天容易发作的慢性病如过敏性鼻炎、哮喘、胃肠病、风湿病等。

  三伏天居住既要清凉,又要通风,但不宜在空调环境中久留

  三伏天,大自然提供给人体一个酷热的环境,这个热除了考验人类外,还是很有“理由”的,因为一年四季,正好利用这个暑热来给大地和人体(包括所有的动植物)“补阳”,所谓“春夏养阳”,就有夏天养阳的内涵。

  有些人为了强行防暑降温,将自己置于室内外空调环境之中,刻意营造一个处处有空调的氛围(即从家中的空调环境到小车的空调环境直至单位的空调环境,再回到家中空调房);有些人还不断进食冷饮以便散热。这种内外夹攻的冷冻防暑方法,虽然可以令自己避开“三伏天”的炎热,但却出现了一个“三伏天”的伤寒,不但容易令人出现头痛、身痛、腹痛、腹泻,而且会降低自己的“抗暑能力”,一旦离开空调环境就容易伤暑、中暑,还会出现所谓的“空调病”。

  因此,三伏天不宜在空调环境中久留,要腾出一定时间与大自然接触,最好是到山清水秀的地方避暑,若条件不许可,也可以在空调内与空调外轮流活动,让自己流流汗以达到自我解暑的目的。

  三伏天,有些人为纳凉而熬夜,这样容易伤身,应该重视睡眠时间,而且可以利用中午酷热天气进行短时间的午睡,可以提起精神,不容易受到暑温天气影响而昏昏沉沉。

  行要适当,同时不忘锻炼身体

  有些人为了避暑,为了少出汗,不敢坚持锻炼。其实,只有坚持锻炼身体,才能够增强身体的防暑能力。只不过是要选用清晨或是下午5时之后,运动的强度不要太大,不要让身体汗出淋漓,防止伤气伤身。

  当然,养生学上有提出的“夏练三伏”,此“练”不一定要做什么剧烈的肢体运动,搞得汗出淋漓,而是可以采取“端坐闭目吞津”,即所谓“静养修练”的方式。

  三伏天出汗后,最好是洗个热水澡。可以起着驱湿邪的目的。有些人为了让身体降温,长时间浸在江河或洗冷水浴,这样不好,容易让温邪伤害身体。

  有些人为了避暑,成天蜗居室内,这样不好,因为“三伏天”容易令人湿聚,如果强行不出汗,就会使体内湿聚,出现周身酸痛,再加上室内的空调环境容易使细菌生长,也容易发生呼吸系统的病变,因此即使是“三伏天”也要进行适当的户外活动,如游泳、散步或打拳,才能使身体处于健康状态。(陈锦荣)

【责任编辑:李明阳】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