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撤侨”这个以往在西方国家经常出现的词汇频频出现在中国外交事务中:从所罗门到东帝汶,从黎巴嫩到汤加,今年以来,中国政府已成功完成四次大规模撤侨;5月29日,应运而生的外交部领事保护处临危受命,全面参与撤侨行动……
  如此密集的护侨行动在中国当代外交史上亦属罕见,印证了中国外交应急机制的有力与高效,赢得国际社会和海内外华人一片掌声,凸显了中国政府“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和“外交为民”的新风。
 
 
  2006年3月初,华人导演李安在第78届奥斯卡的角逐中,以其对《断背山》一片的出色执导,力压群雄,捧得最佳导演奖,成为获得该奖项的首位华人。
  这尊“小金人”对于华人和中国文化而言具有多重意味。作为在好莱坞打拼多年的华人导演,李安的辉煌成就,成为华裔移民融入美国主流社会最为成功的典范之一。更重要的是,李安以其一系列影片把中华文化推向世界,也使以西方文化为主色调的国际电影呈现出多样性。此次,浸透着中国式思维的《断背山》在美国主流话语中,能获得理解、认同乃至赞誉,显示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与世界交融与接轨的趋势。
 
 
  2006年4月至5月间,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实施情况进行了一次执法大检查。这是该法自1990年颁布以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组织进行的首次全国性执法检查,执法检查组分三个小组,分赴广东和上海、广西和陕西、福建和山东6个省(区、市) ,重点检查行政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依法加强归侨侨眷合法权益保护工作情况,以及华侨农场改革发展和政策扶持、归侨侨眷社会保障落实等情况。
  此次执法检查体现了中国政府对加强新形势下侨务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对广大归侨侨眷的关心和爱护,对于保护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协调解决久拖未决的涉侨疑难案件机遇难得、意义重大。
 
 
  2006年5月底举行的韩国地方政府选举中,在韩外国人第一次拥有了投票权,其中99%都是在韩华侨。
  华侨侨居朝鲜半岛已逾百年历史,但多年来只能以外国人的身份生活在韩国。2005年6月,韩国修改《公职选举法》,根据该法和《出入国管理法》有关规定,凡取得永住权3年以上、年满19岁的外国人,至2006年5月12日为止到所在地自治团体(市厅、区厅或郡厅等)登记,均有资格参加5月31日的地方选举投票。
  这是一百多年来韩国政府首次赋予旅韩华侨地方选举投票权,彰显出华侨在韩国社会地位的显著提升。
 
 
  2006年6月22日,加拿大总理哈珀在众议院举行庄严仪式,就当年严重歧视华人的人头税政策和《排华法案》,向全加华人正式道歉。
  这距离1885年7月加众议院通过《华人入境条例》,决定对华人开征人头税已有121年;距离1923年7月人头税停征,更加苛刻的《排华法案》生效也已83年。
  迟来的正义还是正义。6月22日的历史性时刻,是加拿大几代华人不断呼吁吶喊争取来的。121年前,加拿大太平洋铁路落成时,最大功臣华工被排除在“最后一根钉”安放庆典之外;而今天,哈珀亲自从人头税纳税人手中接过了镶嵌在镜框中的“最后一根钉”,昭示华裔百余年来被歧视的历史一页最终翻过。
 
 
  2006年7月11日,印度尼西亚国会正式通过新的《国籍法》,取消原《国籍法》中含有种族、性别和婚姻歧视的条款,印尼华裔人士也由此首度享有了平等公民权利。
  根据旧的国籍法,华裔印尼公民不算印尼原住民,在许多方面仍受歧视。拥有印尼护照和出生证的华族人士在办理各种证件或手续时必须出示国籍证,还要支付相当数量的费用。而新《国籍法》规定,凡出生在印尼和从未接受过外国国籍的人,均为印尼公民。由此,困扰华裔人士数十年的国籍证明问题迎刃而解。
  新《国籍法》由于全数废除旧法中的歧视性条款,而具有了不同寻常的历史意义,被印尼国会人士誉为革命性法令。
 
 
  2006年7月21日凌晨,拥有美加两国双博士学位的中国移民蒋国兵在多伦多跳桥身亡,一个本应闪烁“精英”光彩的生命在异乡戛然而止,美加华人社会及中国国内无不为之震撼。
  近年来,拥有高学历的技术移民,在移居地不堪生活就业等方面压力,身心崩溃,走上不归路的例子并不鲜见,凸显出新移民的艰辛处境,也在华人圈引发有关移民生涯的反思。
  “蒋国兵事件”发生后,加国政府表示将助新移民就业,华人社团也纷纷行动,给新移民补“心态”、“经验”课。移民之路难以一朝变坦途,一系列不幸事件给走在和准备踏上这条充满艰辛坎坷路的人们以沉重启示。
 
 
  今年入汛以来,中国广东、福建、浙江、湖南等华南地区先后多次遭遇台风和暴雨袭击,造成人员伤亡、房屋倒塌、农田毁坏,损失严重,亟待救援!
  华南地区侨乡众多,家乡灾情牵动海内外侨心。灾难发生后,全球华侨华人、国内归侨侨眷为善不甘人后,或捐款赠物,或奔赴灾区,以实际行动表达浓浓的手足亲情。在源源不断的捐赠中,除了有富商巨贾的大笔捐款外,还包含了许多普通侨胞、港澳同胞的小笔捐赠。至今,仍有笔笔捐款汇入灾区。大灾大难面前,世界各地的中华儿女再次展现了推己及人的火热情怀和血浓于水的桑梓深情。
 
 
  2006年10月31日,来自英国各界的40多名华人在英国上议院启动参政计划,正式拉开华人参与英国政治、融入英国社会的序幕。
  这是英国上议院首次举办少数族群参政动员活动,让政府在立法通过前听到华人的声音。这一计划由著名华人律师李贞驹和伯乐基金会创立者王金华联合发起。发起者认为,华人不应再继续做政治上“沉默的人群”,需要采取行动,联合成一个整体,在英国政治领域获得发言权。只有拥有强有力的政治声音,才能保障华人权益,实现人人平等的理想。
 
 
  2006年9月底,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简称中国侨联)喜迎五十华诞,举行系列庆祝活动,回顾半世纪辉煌,展望未来发展。
  1956年10月12日,中国侨联在北京成立,被毛泽东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陈嘉庚先生任第一任主席。50年来,中国侨联不断壮大,侨联组织已从成立之初的80多个,发展到14000多个,覆盖城乡。本着深怀爱侨之心、恪守为侨之责、善谋富侨之策、多办利侨之事的根本宗旨,中国侨联在各方面取得长足进步和发展,成为联系和团结国内三千万归侨侨眷和数千万海外侨胞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2005全球华侨华人社会十大新闻 ·2004全球华侨华人社会十大新闻 ·2003全球华人社会十件大事
·2002全球华人社会十件大事 ·2001全球华人社会十件大事  



首页 | 新闻中心 | 华人社区 | 中国侨界 | 华商 | 留学生 | 华文教育 | 人物聚焦 | 华侨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