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资培训团与法国《欧洲时报》中文班教师研讨汉语教学方法

 


 


    本报讯据《美洲时报》报道:由中国海外交流协会文教部高教处处长李民为团长,上海师范大学副教授石慧敏、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华霄颖、史舒薇为团员的汉语讲学团一行四人,于11月1日抵达美国,进行了为期20天的师资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讲学团先后在旧金山、纽约、华盛顿、新泽西、波士顿、洛杉矶等地,与当地中文学校教师就汉语拼音教学及有关的语音知识;汉字简化工作及汉字教学;如何组织课堂教学等课题进行了研讨和交流,受到当地中文教师的热烈欢迎。
    据《欧洲时报》报道:中国海外交流协会海外师资培训团一行三人近日访问法国,他们甫抵巴黎便深入华人社区,为中文学校教师进行辅导教学,大受侨界欢迎。
    该培训团由中国海外交流协会文教部调研员汤翠英女士任领队,北京华文学院副教授时序女士和北京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中学校长助理董红军先生为团员。在巴黎的两周时间里,培训团的老师走访了法国潮州会馆、法国华裔互助会、法国华侨华人会、法国中华学校、法国上海联谊会和《欧洲时报》中文学校等。他们认真听取侨界的反映,从实际出发,通过听课、交流、授课等,有的放矢地解决华埠教师授课中遇到的普遍问题。培训团教师在辅导课中阐述的在海外作为第二语言——汉语的教学方法,让与会中文教师耳目一新,受益匪浅。华埠的中文教师热切希望这样的交流活动能够继续下去。
    一些法国华埠的中文老师表示,下次要到北京去听培训团老师讲课,认真学习一下教学方法;但更多的华埠中文教师还是希望培训团多到巴黎送课上门。
    近年来,随着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看好中国商机,有意到中国拓展业务的法国企业越来越多。现实利益和华人对子女继承文化传统的期待,推动侨界越来越重视中文教育,中文夏令营大行其道。北京华文学院与法国侨界结下了多年的不解之缘,法国潮州会馆和《欧洲时报》在华文学院的夏令营都大获成功。但是,由于夏令营学习只是短时间强化培训,因此,中国海外交流协会海外师资培训团深入华埠,被此间华侨华人认为是雪中送炭,是提高法国中文教师水平,造福华人子弟的好事。

 


    本报讯:首届乌兰巴托市中小学生汉语奥林匹克比赛于11月24日圆满结束,乌兰巴托旅蒙华侨友谊学校9年级的14岁女学生胡兰获个人比赛冠军,乌兰巴托市育才汉语学校以绝对优势获团体比赛冠军。
    本次比赛是由乌兰巴托市教育局、蒙中友好协会、中国驻蒙古大使馆和乌兰巴托市育才汉语学校等单位共同举办的。来自乌兰巴托14所中小学校的1000余名学生参加了预赛,107名优胜者参加了决赛,其中年龄最小的7岁,最大的14岁。
    在24日下午举行的颁奖仪式上,中国驻蒙大使为冠军胡兰颁发了金质奖章、获奖证书和奖品。胡兰激动不已。她将应中国国家汉语水平考试委员会的邀请,于明年暑期免费赴中国学习6周。她非常高兴能有机会去看看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国,并表示今后将更加努力学习汉语,长大后为中蒙友谊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全部25名获奖者中,有17名是乌兰巴托市育才汉语学校的学生。这所私立汉语学校创办于1995年,学校设有7个年级,现有在校生近300名。学校聘请了7名中国教师任教,全部用汉语授课,是公认的目前蒙古最好的汉语学校。近年来,随着中蒙两国友好关系的不断发展,以及两国经贸、科学和文化领域合作的进一步扩大,蒙古青少年学习汉语的热情日益升温。仅在乌兰巴托的大、中、小学,学习汉语的学生就有2000余人,在中国学习的公派和自费留学生约1000人。

 


联系我们^_^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国侨界 | 华侨华人 | 财经资讯 | 华文教育 | 人物聚焦 | 华夏文明 | 中国国情 | 网上展览